在空调热泵系统中,“喷气增焓”与“二次过冷”被视为提升系统效率与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浅析这两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效果及其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1、二次过冷技术
二次过冷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在制冷循环中,当液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被冷却至其饱和温度以下时,这一过程即为过冷。不过,通常情况下,冷凝器中的冷却过程并不足以使制冷剂达到过冷状态,除非制冷剂的温度能够被降低到一个特定的值之下。为了简化概念,我们可将冷凝器中初次实现的冷却过程称为一次过冷。在此基础上,通过额外的技术手段进一步降低制冷剂的温度,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冷却,即所谓的二次过冷。
在制冷系统中,冷凝器的冷却效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制冷效果。理论上讲,冷媒通过冷凝器后被冷却得越彻底,系统的整体制冷性能也就越佳。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冷凝器的冷却能力受限于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是当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冷凝器难以将冷媒冷却至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冷效果的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限制,二次过冷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从室内机蒸发器排出的低温冷媒气体(温度大约在15°C左右)来进一步冷却已经经过冷凝器处理的液态冷媒。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温差(比如40°C与15°C之间的差异),这种热交换过程可以有效地将液态冷媒的温度降至低于环境温度。例如,在某些多联式空调系统中,采用二次过冷技术后,原本37°C的冷媒被进一步冷却到了29°C,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性能,还确保了设备运行的最佳效率和高可靠性。
此外,二次过冷技术还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液态冷媒被二次过冷后,其输送距离得到了大幅提升。未被二次过冷的液态冷媒可能在较短的输送距离内就变成气液混合状态,从而阻碍冷媒的输送。而被二次过冷的液态冷媒则能在更长的输送距离内保持液态,有利于冷媒的稳定输送。
二次过冷技术优点:
增大制冷能力,提高制冷效率;
稳定电子膨胀阀工作,提升系统性能;
延长冷媒输送距离,增加系统灵活性;
具有节能效果,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2、喷气增焓技术
喷气增焓技术则主要用于解决低温制热问题。空调在冬季制热时,其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环境温度越低,制热能力显著下降,结霜现象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喷气增焓技术应运而生。
喷气增焓技术的设计理念类似于汽车的涡轮增压。它以喷气增焓压缩机为基础,优化了中压段冷媒喷射技术。通过中间压力吸气孔吸入一部分中间压力的气体,与经过部分压缩的冷媒混合后再进行压缩,从而实现以单台压缩机实现两级压缩。这一技术增加了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加大了主循环回路的焓差,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
喷气增焓系统还包括高效过冷却器、电子膨胀阀等关键部件。高效过冷却器对主循环回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前的过冷处理,增大冷媒的焓差,提高系统的整体能效。同时,它还对辅助回路中的冷媒进行适当的预热,以达到合适的中压再提供给压缩机进行二次压缩。这一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还增强了在低温环境下的制热能力。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对比了标准条件下普通空调与采用喷气增焓技术的空调在制冷模式下的性能。结果显示,在标准测试条件下,两者的制冷效率相当。而在制热模式下,喷气增焓空调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其制热效率和能力相比普通空调提升了超过10%,其能效比分别达到了3.06和3.38,远高于普通空调。
特别是在全面制热工况下,即室外温度范围从-15°C至15°C,而室内设定温度为20°C的各种条件下,喷气增焓空调的制热量比传统机型高出约25%。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这种技术带来的制热优势更加明显。在保持相同风量的情况下,喷气增焓空调的出风温度也更高,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中,可比普通空调高出5-7°C。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喷气增焓空调能使房间更快达到预期温度,大约可以节省1/10的时间。
喷气增焓主要优势:
提高压缩机效率,降低能耗。
改善制冷效果,扩大制冷温度范围。
增强低温运行稳定性,提升制热能力。
综上所述,喷气增焓与二次过冷技术,在提升制冷与制热效率、解决低温制热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能效和稳定性,还为空气源热泵等制冷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点击下方图片获取更多实战技术资料
阅读促进成长,转发彰显美德;
共同努力学习,遇见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