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千年韵味,传承不辍

文摘   2024-09-13 10:37   贵州  

八月十五月正圆

中秋月饼香又甜

值此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

带来“网络中国节”系列之中秋篇

恭祝大家节日快乐~


桂花浮玉 夜凉如洗

明月满天街 人间团圆时

花好月圆 共度中秋


中秋·来源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习俗


祭月(拜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寓意


团圆美满

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都寓意着团圆。在中秋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一家人的团聚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无论经历多少风雨,亲情始终紧紧相连。
丰收与感恩
中秋节处于秋季收获的季节,它寓意着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感恩。经过辛勤的劳作,庄稼成熟,瓜果飘香,人们在享受丰收成果的同时,也对大自然的馈赠表达感激之情。
思念与牵挂

对于那些无法归家的游子来说,中秋的明月寄托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那跨越千里的月光,仿佛能将他们的思念之情传递到家乡亲人的身边。

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分享中秋的快乐,传播中秋的文化。可以制作精美的中秋祝福图片、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也可以开展线上中秋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秋这个传统节日。

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传承古老的习俗,品味深厚的文化,珍惜团圆的时光,让中秋的月光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家园。



祝福天下所有人

中秋快乐!月圆人团圆!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信息来源:各网络综合编辑

微信制作:陈   静

编       审:覃   娜
监       制:柏宇芳

骑行甲良
发布荔波县甲良镇人民政府相关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