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成“合同工”?这3大岗位被移出事业编,很多人还不知道!

文摘   2024-11-22 19:59   山西  

在教育职业规划的十字路口,家长们总会全力为孩子考虑,比如选择一条稳定而有前景的道路。

这个过程中,“铁饭碗”一直是稳定、保障的代名词。

凭借稳固工作、稳定收入、明确社会地位......成为无数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殊不知,社会在进步,体制模式亦在变革,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正在悄然变化。

一些曾经被视为不可撼动的岗位,逐步迈向灵活化、市场化局面。

说白了,这是职业格局的重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此背景下,为孩子规划未来已不能单纯以“稳定”,作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

唯有提前了解,适应职业发展新趋势,才能做出最有利之选。


01.社区工作者

在城市每个角落,有这样一群人,被称为“离大家最近的人”。

没错,正是社区工作者。

包括组织活动、协调事务、传递信息、解决民生等等,在基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曾几何时,这一职业因较低入职门槛、较高社会认可度,成为不少人心中的“香饽饽”。

可没想到的是,随着社会治理改革不断推进,相关职业性质亦发生变化。

虽说职业本身就处在编制边缘,但工作还算相对稳定。

如今,由于编制限制、岗位僵化问题,长期以来面临职责模糊、流动性差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如今采取合同化管理。

字面意思不难理解,社区工作者需要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职责、绩效标准和服务期限。

从招聘、管理到考核,所有程序更加灵活。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只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在岗位上脱颖而出,实现职业突破

说实话,这一变革,社区服务的效率专业性将得到显著提升,但却削弱了所谓的保障属性。

倘若你只心属于稳定,此份职业要谨慎考虑。


02.医生护士

医疗行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稳定”代名词。

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凭借专业性强、社会需求高,一度被视为“铁饭碗”典范。

在过去,进入公立医院意味着“一生无忧”,几乎不会面临职业流动性、岗位不确定性。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医疗资源紧张背景下,许多医院推行编制改革:

新进医生、护士,以合同制形式聘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对于当下医学生来说,这无疑充满了挑战。

另外我想强调:学医是一个异常艰苦的过程

且不说五年、六年,甚至七年、八年的漫长学习生涯,那些复杂、难懂知识已是不小压力。

而现在,本以为毕业之后可走上“人生巅峰”,也却变得虚无缥缈。

据了解,一些一线城市三甲医院招聘,对学历有着明确要求,基本上都是博士研究生起步

再加上医疗行业历来是高门槛、高压力的职业,你说他们不“难”,谁“难”?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制度让职业选择更加灵活,也为行业整体注入了创新动力

但新局面之下,确确实实不再稳定,而是一场需要拼搏的成长旅程。


03.教师

不得不说,这一肩负教育与育人使命的职业,历来是社会关注焦点。

长期以来,教师岗位事业编制,为职业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

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师编制管理模式也迎来了显著变化

或是高校工作者,亦或是中小学教师,都无法逃脱这场变革。

首先说说前者,近年来,“编制周转池”模式在多个省份开始试点推行

这一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编制已满情况下,为解决急需某一方面人才而设立的临时编制。

从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与传统意义上的编制不同,只是一种动态调整编制的管理措施。

以此来看,稳定性不言而喻。

至于后者,相信各位都有所听闻,多个地区已开始试点取消中小学教师编制,改为聘任制

比如厦门市,教育局明确,新招聘的中小学教师不再享有编制,而是以合同制形式聘用。

再比如天津市西青区,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打破“一聘定终身”。

种种迹象无不在说明,教师退出机制是大势所趋

说到底,这是国家针对臃肿教育行业的手段措施,绝对是“进步”体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师资力量将进一步提升。

毕竟,在这优胜劣汰背景下,往往“胜者为王”。


写在最后

还是那句话,“铁饭碗”逐步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职业前景黯淡,而是对职业素养与个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只有主动适应、积极转型,才能在竞争大军中胜出!

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


小何之
95后文字工作者,从事行业5年,职业规划/教育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