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孔老兵】郭柏洪:我在上甘岭的25天

乐活   2024-10-25 12:04   浙江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战士,怀揣着坚定的信念,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那一年,他们正年轻,用青春与勇气,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那一年,他们用血肉之躯,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书写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在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聆听97岁抗美援朝老兵郭柏洪讲述在上甘岭战役中冲锋陷阵、坚守阵地的故事,以及对牺牲战友们的无限思念。




“吃不饱、穿不暖,我们仍坚持战斗”



见到郭柏洪时,他穿着一套绿色军装,衣服纽扣扣得整整齐齐,静静地伫立在摆放着老照片的柜子前,目光凝视着与战友的合影,仿佛在回忆那峥嵘岁月中的点滴。这位97岁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面色红润、声音清晰有力,言谈举止中,仍不失老一辈军人的风采。

提起在上甘岭的时候,他时不时辅助上生动的手势,告诉我们:“在上甘岭的那25天,你可想象不到!”

1951年3月,24岁的郭柏洪离开家乡金华市兰溪县,在同年9月正式踏上朝鲜战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31师91团的一名战士。

次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11月,在附近执行狙击任务的郭柏洪接到命令,要与战友一同前往上甘岭597.9高地,负责阵地防御。去之前,首长叮嘱大家,一定要战胜困难,完成任务,只准打好,不准打坏。

当时的上甘岭,寒风凛冽。即使穿了棉衣,寒风还是能穿透军装,刺入战士们的骨髓。“坑道里阴暗潮湿,我们就紧挨着相互取暖。”郭柏洪回忆,很多战士会在这个时候冻伤、冻坏,导致行动不便,甚至牺牲。当时的条件很艰苦,脸上脏得分不清对方,能穿的衣服就一套,鞋子破了就用绳子绑在腿上,鞋底掉了就只能光着脚。想要休息了,就在坑道内找处空地躺下。但敌人会随时发动攻击,休息时就必须有一两名战士放哨,休息的时间极为有限,最多持续20分钟,之后必须迅速转移至另一处隐蔽地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郭柏洪和战友们练就了一身快速适应的本领。

由于后勤补给线不稳定,战士们每天只能以冻土豆、压缩干粮为食。郭柏洪表示,在山上生火易引起敌人警觉,他们只能在傍晚战火暂歇时,派一个班的战士到山脚下隐蔽处做饭,“即使我们再小心谨慎,还是有很多战友牺牲在做饭、归队途中。”

水也是稀缺物品。“大部分的水源都被敌军控制,投了毒气弹。”郭柏洪说,渴了大家只能用碗接坑道岩石滴落的水喝。即使周边有未污染的小溪,但随着伤亡越来越多,有水的地方都是血,“大伙实在是喝不下去,那都是同胞们、战友们的鲜血!”




“上甘岭被炸得地动山摇,

炮弹像雨点般落在我们的四周”




在“联合国军”的“超级火力”下,上甘岭的天空弥漫着硝烟和尘土,昼夜难辨。山头坚硬的岩石被炸成了粉末,阵地上的焦土被炸翻了一面又一面。随手一抓,手里就能摸到骨头和弹片。炮弹连番轰炸时造成的强烈冲击,震得整个上甘岭地动山摇。“我们就躲在坑道里,强大的震感使不少人磕破了舌头和嘴唇,洞内泥土和碎石也在眼前簌簌地掉。”郭柏洪说。

阵地上每日重复着残酷的战斗。白天,敌人在猛烈的炮火中疯狂进攻,占领阵地;夜晚,志愿军迅速组织反击,夺回阵地,替换坑道内的部队。有时,郭柏洪要给后方战队输送弹药物资,他也会在夜晚摸着黑行动。

郭柏洪感慨地告诉我们,那时他们没有坦克飞机,武器资源也极度匮乏。在最困难的时候,队伍里3个人1把枪,1个班1把机枪,所剩子弹寥寥无几,每人手上只有10余枚手榴弹。没武器了,他们只能靠缴获敌人或从牺牲的战友身上找装备,来抵抗敌人的进攻。但很多武器都残破不堪、损坏严重,甚至无法使用。

为节约弹药,连长告诉大家不要盲目投弹。于是,郭柏洪和战友想到手榴弹拉弦后要过几秒才爆炸,他们便利用此时间差,在拉弦后默数几个数再扔,扰乱敌人的判断时间,让手榴弹凌空爆炸杀伤敌人。战斗中,连队里还采取“车轮战”的方式,每个连轮流投入战斗,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如此类推往复,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各连也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有次敌机落下的炸弹就在我们身边。”郭柏洪说,一次他和连长趴在战壕探查敌情时,敌军飞机再次进攻,开始狂轰滥炸。突然,郭柏洪听到“嗖”的一声,好像是炸弹在附近落下的声音,他立即大喊:“小心炸弹!”一个转身向连长扑去,滚下战壕,而那枚炸弹精准地落在他们刚刚侦查的地方。爆炸后,飞溅的沙石几乎将郭柏洪和连长掩埋,好在周边的战友及时发现前来支援,将他们挖了出来,并检查负伤情况。郭柏洪的身体多处皮肤被飞溅的石子擦伤,连长的右腿被弹片划出了一道口子。经过简单的包扎,他们迅速转移到隐蔽处,做好再次战斗的准备。




“不能倒下,不能放弃,

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阵地不能失守”




当时,郭柏洪接到新命令——要坚守上甘岭高地,收复高地北山。“打到激烈的时候,敌人不知投了多少炮弹,数都数不清,我的一双耳朵根本没消停过。”郭柏洪回忆起印象最深的那次激战,在20多个小时里,炮弹的爆炸声、机枪的扫射声、战友的呼喊声,交织成一片,摧毁着大家的神经和意志。

战火没有停歇,山上的食物和水早已耗尽,志愿军连队也经过多次重组。郭柏洪与战友空着肚子,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外面枪林弹雨,遇上要转移地方的时候,我顾不上悲伤,不得不利用战友的遗体做掩护。”郭柏洪说。眼看着一位位战友倒在血泊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失去血色,郭柏洪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痛苦和愤怒。每当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心里就默念着:“不能倒下,不能放弃,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阵地不能失守。”

每当大家以为可以喘口气、稍作休息时,敌人总是毫不留情地发起新一轮的轰炸。这一次的轰炸,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在剧烈的爆炸声中,郭柏洪被炸晕了过去,身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而他身上躺着一位牺牲的战友,这位战友的身躯成为郭柏洪临时的保护屏障。当敌人清点战场时,他们以为废墟下已经没有生命存在,没有深入查看,这个误判为郭柏洪创造了活下去的机会。至此,郭柏洪共在上甘岭战斗了25天。

战斗结束后,后勤医疗兵抵达战场,开始战后清理工作,他们发现郭柏洪还有生命迹象,便抬到了附近安全的山洞。几个小时后,郭柏洪渐渐苏醒,疼痛中,他发现自己身上多处被炸伤,中弹3处,左腿骨折失去知觉。

“后来医护人员告诉我,我们整个连队120多人,只活下来9人,且都负了伤。”郭柏洪悲痛地说,后来上甘岭战火重起,伤员无法被运送到后方救治,他只能在洞内忍受着疼痛和饥饿,期盼着战争结束和得到救援。

“1953年,我回国途中多次寻找一同战斗的战友和同乡,但得到的都是令人心痛的消息。”郭柏洪说,当年有400余名同乡与他并肩奔赴战场,最终仅有两人幸存归来。

抗美援朝结束后,郭柏洪回到祖国,在如今的浙江省十里坪监狱工作一直到退休。这么多年来,他最思念的,始终是一位位英勇牺牲的战友。他说,自己要好好活着,记住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斗的日子,记住在上甘岭的25天,替埋在那里的战友们活着,把他们的故事传承下去。

郭柏洪珍藏的志愿军胸章和相关纪念章



来源:衢州日报

衢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衢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