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回望磴口县七十余年治沙征程,从风沙肆虐到绿满沙丘,见证了磴口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多年来,无数治沙英模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了防沙治沙的壮丽篇章,铸就了“磴口模式”的科学样板。
微磴口特设专栏连载《中国防沙治沙“磴口模式”——乌兰布和治沙七十年实录》,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那份不屈不挠的治沙精神!
中共磴口县委员会宣传部 编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
创造中国防沙治沙奇迹
六、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背景情况
1998年,全国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这项工程旨在通过禁伐天然林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和163个森工局。长江流域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上游6个省区市,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黄河流域以小浪底为界的7个省区市,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5个省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天保工程区有林地面积10.23亿亩,其中,天然林面积8.46亿亩,占全国天然林面积的53%。
(二)工程实施的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00年)
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妥善安置和分流富余人员等为主要实施内容。全面停止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划定的生态公益林的森林采伐;调减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的采伐量,严格控制木材消耗,杜绝超限额采伐。通过森林管护、造林和转产项目建设,安置因木材减产形成的富余人员,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缓解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中期目标(到2010年)
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实施内容。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
3.远期目标(到2050年)
天然林资源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利用人工林为主,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磴口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内容
根据《黄河上中游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磴口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内容如下:
1.按照事权划分原则,进行森林分类区划
共区划生态保护区面积262253.3公顷,商品林经营区面积36726.7公顷。在生态保护区面积中,重点生态保护区面积79321.3公顷,一般生态保护区面积182932公顷。
2.公益林建设
2000—2010年,公益林建设规模为完成飞机播种造林4.4万公顷,其中,一期工程到2005年完成2.4万公顷,二期工程到2010年完成2万公顷。
3.天然林停伐与森林资源管护
全面停止天然林和禁伐区内5701.3公顷人工林的采伐,区内总管护面积38666.7公顷,其中,国有管护面积15466.7公顷,集体管护面积2.32万公顷,并按照每380公顷配备1名护林员的标准配备护林员。
4.富余人员分流与安置
工程区内(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巴彦淖尔盟治沙站)在方案制定年度共有林业职工723人,其中,在职人员619人,离退休职工104人。工程实施后造成富余人员386人,除去转为护林工和营林工外,需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64人。
5.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实行进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
6.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种苗工程、森林防火、科技保障体系等。
(四)磴口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建设成就
公益林建设工程进展情况。2001年,国家下达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以来,截至2010年底,磴口县累计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任务98.8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4.5万亩,封沙育林34.3万亩。
(未完待续)
来源 / 中共磴口县委宣传部
声明 /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微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