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类示范团队——“彝”心向梦实践队关于彝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关调研活动为期一周,继前四日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团队继续按计划高效有序推进调研活动。
“彝”心向梦实践队第五、六日活动——交易中心和博物馆
2024年8月1日至2日,实践队到楚雄市彝绣产品交易中心和楚雄州博物馆,开展对彝绣与现代商品再设计、融合后的具体表现以及彝族刺绣的变化和发展的调研。
8月1日,实践队来到楚雄市的彝绣产品交易中心,来自楚雄州不同县份的彝绣文创团队在交易中心展示售卖其原创设计的彝绣产品,呈现他们对彝族刺绣与现代商品结合各自的思路与创新。实践队成员对部分文创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与调查,了解其设计彝绣文创时的创作思路,彝绣文创目前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并与他们讨论了彝绣文创的发展方向。
8月2日,为了更深入地感受彝绣演变发展,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楚雄州博物馆,这里有大量的传统彝绣服饰和彝绣饰品。队员们对比了博物馆中的彝绣藏品与此前看到的彝绣文创设计,发现目前彝绣选材相比传统更加广泛和多样,而一些传统经典图案在如今应用也更加符合当代审美,总体而言,彝绣不断发展创新,但整体的风格特色被保留了下来,仍能感受到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
“彝”心向梦实践队第七日活动--古尚彝韵
2024年8月3日,“彝”心向梦实践队以饱满的热情敲响了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古尚彝韵民族服装店的大门,感受来自三千年前的古典彝韵。
通过访谈,队员们了解了彝族刺绣文化传承人李云秀师傅的23载非遗传承路。2021年4月2日,彝族刺绣文化传承人李云秀,带着传承与发扬古典彝族刺绣之美的美好心愿来到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创办了古尚彝韵民族服装店。李云秀,彝族,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金碧镇人。她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小时候就开始跟家里人学拿针绣花,外婆与母亲成了她身边最好的老师。外婆与母亲时常教她学描图、绣花、缝衣、纳鞋垫。耳濡目染只几年功夫,李云秀便学得一手像样的针线活。成年后,罗珺充分掌握了彝族刺绣挑花、扎花、剪花、平绣、锁绣、扣花绣、扣边绣、贴布绣、十字绣等多种针线功法。她极富有想象力,把日月星光、山川河流、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等图案一针一线地绣到头饰、围腰、裹背、衣服、裙子上,构图用色得体且绣工精美,配色秀雅,深受同乡人喜爱,很快,李云秀便成了全乡远近闻名的“巧姑娘”、彝绣能手。
后来,李师傅不甘于此,便打算将这门手艺商业化规模化,于是开办了大姚县古尚彝韵民族服装店。开办之初,由于优质的面料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手法,带有彝绣的彝族服装大卖,并有了一定的顾客基数。这之后,李师傅及她的团队创新性地将彝绣元素融入日常用品之中,如钱包、饰品、书本、团扇等等。这一锦上添花的操作使得李师傅的商业布局愈发庞大,没多久便更换了一家更大的门面。
现如今,古尚彝韵有着庞大的顾客基数,并且与许多民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他们批发各式各样的彝族服饰。
可谈及彝族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状况时,李师傅眉眼间还是透露出一丝惆怅。“现在的时代发展可太快喽,传统文化发展速度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摸不清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也就慢慢地被人遗忘了。”
彝族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就曾在其作品《一个彝人的梦想》中就曾说道:“毋庸讳言,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这瞬息即逝的时间,我清楚地意识到,彝人的文化正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延续与拓展,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传承和保护,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如何让民族文化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就是我们调研实践队应该分析与思考的问题。
在为期一周的实地参与体验、走访调查中,实践队目标明确、分工有序,成功开展了彝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调研活动,既感受到了以彝族刺绣为代表的彝族文化在如今仍有着巨大的活力与魅力,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也感受到了持续保持其活力与生命力的困难与挑战。现场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队将带着感受与问题,继续深入剖析、思考,将调研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为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往期精彩
三下乡|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路童行”志愿服务队赴文山广南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下)
激励动人的故事,砥砺奋进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实事讲述,实习感言,摄影书法。
见人之所见,闻人之未闻,讲出你的故事,撰写你的风采,等你来投稿!
投稿邮箱:kyfyytw@sina.com
投稿的小伙伴们请注明作者简介,谢谢!
图文校对:杨成
图文审核:胡娟
特别声明:图文版权属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方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