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圣洲 汪泽民
1月24日,中共蓬安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委书记唐方春代表县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明确:围绕八大攻坚行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强化自主探索和创新实践,着力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为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新年伊始,蓬安工业园区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2月5日,笔者走进四川中兆永烨半导体有限公司,只见一台台智能设备高速运转,模压、固晶、检测……各道工序衔接有条不紊,现场一派忙碌景象。“目前订单已排满!”公司副总经理陈黎明介绍,公司分楼层分区域负责不同的生产任务,在严把技术质量关的同时,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在南充英米派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全力以赴赶订单,抢抓新年新机遇。”南充英米派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亮介绍,该企业主要产品为液晶显示屏,应用于新零售、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办公等领域。去年以来,蓬安县积极推进“工业大跨越”攻坚行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敏锐捕捉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积极抢占工业新赛道,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机械汽配三大重点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支持重点企业大力实施“智改数转”、设备更新等项目,企业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坚持资源要素向工业倾斜,整合资金启动实施3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厂房,园区污水处理厂、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项目有序推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新征程上如何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实施年产值亿元企业、5亿企业、10亿企业“1510”梯次培育计划,建立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持续建好用好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此同时,促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延伸,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商业贸易、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升级,实施消费提质扩容工程,构建消费新场景;健全民营企业全方位服务体系,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六最”营商环境,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蓬安还将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政策,完善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用电专项保供机制,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12345”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化外商投资服务,大力促进进出口贸易,构建支持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及摩托车、毛绒玩具、特色农产品出口机制。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水利配套完备……河舒镇小板桥村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开始见到成效。自2023年11月起,当地启动325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已于2024年5月完工。”蓬安县河舒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当地的农田灌溉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实现了灌溉、施肥全程智能化。小板桥村之变是蓬安县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成为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后,蓬安县迅速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分4年实施,包括新建和改造提升项目,涉及该县21个乡镇(街道)237个村(社区),总面积达43.85万亩。蓬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以来,蓬安县系统谋划推进“六个全域”,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全域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域推进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全域推广羊角嘴村发展模式、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决定》明确:蓬安将以“六个全域”为抓手,全面部署、系统探索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性改革。——健全完善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系统集成推行“六高工作法”,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利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高标准农田全国试点建设任务。——健全完善全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集群,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性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绿色优质特色产业带,构建绿色现代农业人才技术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全域推进农业机械化机制。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蓬安模板,聚焦“耕、种、防、收”四个环节,推动农业全程机械化,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全域推进产加销一体化机制。落实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制度,推进产业供应链、产业加工链、产品价值链“三链同构”;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全省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建设,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全域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村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途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村集体创收激励机制。——健全完善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带动全域实施环境整治、强基补短、治理提能、富民强村四大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日前,蓬安县“2025年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在相如文化公园举行。机械制造、纺织家纺、食品加工等110余家企业带来100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诸多求职者前来了解咨询、投递简历。“举办招聘会,旨在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高效对接的桥梁。”蓬安县就业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2024年,蓬安坚持以改革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扎实推进30件民生实事。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3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5.5%以下,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1%、98.4%;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统筹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同进步,24所农村学校更新老旧课桌椅5293套,启动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挂牌成立蓬安县总医院及直属医院,完成280个省级普惠托位建设任务;全域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聚了人心、暖了民心。就业、教育、医疗、社保……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蓬安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此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聚焦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今年,在就业上,蓬安县将用好政策、开展援助、支持灵活就业,助力重点人群增收;在“一老一小”问题上,发展多元养老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针对困难群体,运用救济和保障政策,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提质增效;教育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建设,兼顾教学质量与师生心理健康;医疗上,推进医共体建设,助力各级医疗机构发展,守护群众健康;此外,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推行“田长制”“林长制”“河长制”,保护耕地、林草、河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整治各类污染源,推进垃圾分类。完善绿色低碳机制,推动清洁能源项目。更新生态治理体系,建立线索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构建联合执法与风险管控体系。部门连线
四川蓬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陈三林:
坚定不移“强工业” 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1558”工作思路,时刻秉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不断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拓宽发展空间,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我们将聚焦做好“拓展新量、盘活存量”两篇文章,深入实施拓园提升和低效整治两大工程,新拓展工业园区面积1平方公里,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加快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小微企业孵化园光伏发电、产业综合体、公租房、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新增人才公寓600套、日处理污水能力增加5000吨,全力争创“省级绿色园区”,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强化企业引育,汇聚工业发展新动能。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企业满园”提质赋能行动,围绕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机械汽配三大主导产业,优化招商图谱,抢抓“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关键产业备份”机遇,大力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采取以园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模式,全力招引制造业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同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工业企业产值梯次培育、“小升规”培育和“智改数转”培育,助力中小企业“升规入统”。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主体新活力。以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为目标,重点在政策支持、融资担保、人才招引等方面发力突破,打造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优质的服务环境。实施“政策惠企”行动,紧盯国省重点项目投向,争取更多政策红利惠及园区企业。实施“人才助企”行动,紧盯企业紧缺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缺口,全力为企招引各类人才600人以上。蓬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熙平:
全力推进“六个全域”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要求要自主探索农业农村综合性改革,县农业农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六个全域”、扎实推进“乡村大振兴”攻坚行动,为建设浪漫宜居繁荣的现代化蓬安贡献更大力量。
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全国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之一,蓬安将严格落实统筹协调、高效推进、阶段性验收等“五大机制”,按照“宜直则直、宜弯则弯、宜坡则坡、宜平则平”的原则,同步推进田土调形改良和基础设施配套,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全域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将深入开展院(校)地合作,统筹推进绿色种养循环、绿色技术防控、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大力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快构建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养殖三大绿色产业集群,力争到今年底,县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35%以上。
全域推进农业机械化。围绕“户户小农机、一村一农机大户、一乡一农机专合社、全县一农事服务中心”构架,整合专合社、社会服务组织的农机资源,力争到今年底,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
全域推进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积极打造一批特色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佳美食品、花好农牧等龙头企业牵引作用,统筹发展饲料加工、粮油加工、食品加工、果蔬加工。持续深化全省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县建设,探索建立全省农产品供销统筹对接机制,促进农产品更加便捷高效上网出村进城。
全域推广羊角嘴村发展模式。组织村集体组织全面学习巨龙镇羊角嘴村敢于创新的精神,大力推广“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各村因村施策发展产业经济、资源经济、服务经济、合作经济,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注重将工程措施安排与农业生产功能相适应、工程建设内容与山水林田湖相和谐、工程外观形象与人居环境整治相契合,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高农村宜居宜业水平,努力打造彰显丘区特色、焕发农村新韵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