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助力专业发展
我校胡鹏飞老师参加“国培计划”
云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管校用”
受帮扶学校专项培训
“省管校用”受帮扶学校专项培训
3月24号上午9点,“国培计划(2023)”—云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省管校用”受帮扶学校专项培训(第1、2期)开班仪式在重庆市典雅戴斯酒店会议室如期举行。
上午9:40,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李永红老师,开展新课标解读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本理念的专题讲座。
李老师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六方面的变化进行了逐一的详细的分析讲解。新课标内容的变革预示着新课标面临着变化,挑战与机遇。
在一个个生动形象且实际的教学案例中,让学员们更进一步了解新课标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与应用。
下午2:30,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高延春老师组织开展了拓展实践活动。
在比较轻松愉悦的实践过程中,大家知道了学习应转换好角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敢于善于改变自己,即使过程比较漫长且不易。
一天的学习让大家受益匪浅,大家的距离也在拉近,除去舟车劳顿,笑脸渐渐洋溢出来,未来几天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25号上午重庆市特教中心的李龙梅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讲座。她分享教育家的典范行为,深度解读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老师,从六个方面精辟概括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意深远、内容丰富,为我们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磅礴动力。激发了听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这次讲座旨在引领听众在当代社会中担当教育使命,成为塑造未来的杰出教育者。
广阔天地 大有可为
25号下午,阳光明媚,重庆二师任昌运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教学上的启迪。在任昌运教授的“农村教育叙事研究”讲座中,他深入剖析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展现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怀与思考。通过他引人入胜的叙述,我们更加意识到了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
任教授以平实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将农村教育中的点滴细节串联成令人动容的故事。他不仅揭示了农村学生面临的困境,还表达了对于改善农村教育的坚定信念。他的讲座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鼓舞我们跨越城乡差距,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任昌运教授的分享,大家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他的研究不仅是对农村教育的探索,更是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呼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学评一体发展改革
26日上午,来自宏帆中学的两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堂情感丰沛的语文课。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这节课能够引导他们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精神等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良好的启发作用。通过剖析文中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体会到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大无畏精神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借助多媒体设备或图片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初三年级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也几句欺负,课堂以真实为抓手,从叙事方法、选材构思、表达特点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了纪实性文学的特征,立意高妙目光长远。
质量为上 轻装上阵
26号下午,北碚区教育进修学院的刘蜀黔老师给我们带了一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专题讲座。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特别是实施“双减”政策的情况下,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应该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并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作业设计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家校合作也至关重要,通过家校沟通和合作,可以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最重要的是,个性化定制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成长。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作业设计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会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
时代责任 使命担当
晚上,田伟老师在“新时代骨干教师的角色认知和核心素养”讲座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强调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田伟老师强调了骨干教师在新时代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骨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当具备开放包容的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田伟老师提到了新时代对骨干教师的新要求。在知识更新迭代快速的时代背景下,骨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持续进步,具备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再次,田伟老师还强调了骨干教师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教育情怀、专业精神、团队协作、跨界融合等方面,这些素养将有助于骨干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课程有结束,而学习无终止,相信各位同仁在此次培训中一定能学有所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卓越,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媒体新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创新融合应用
2024年3月30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在三楼开展。知名信息专家陆浩为语文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课程。
首先,陆老师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的变革也日新月异。语文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求。陆老师详细介绍了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从电子课件的制作到网络资源的搜集,从多媒体教学的实施到在线互动平台的搭建,每一项技术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学员们纷纷表示,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陆老师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培训结束时,第四组学员王剑老师简单做了课程总结,也对如何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他还说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走向合作的校本研修
3月30号下午,申建民老师作了校本研修的专题讲座。在培训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讲座还注重实践应用,亲身体验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实际运作,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最后,学员周文学作了专题总结发言,他说:“今天的讲座不仅增长了专业学科知识,还对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者。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其生命活动中,通过学习积累的、能够指导其有效行动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起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新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要注重素养的提升。通过参与项目、团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语文教师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需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长河中,引领学生乘风破浪,共同前行。
图文 | 胡鹏飞
编辑 | 唐统祥
初审 | 杨 武 唐开莉
终审 | 宋海明 胡振华
武定县香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