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节目视频
2024 年
堪称中国 “低空经济元年”
这一年
低空经济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发展司成立
近30省纷纷出台支持政策
抢滩新赛道
15座城市
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多所高校申请增设
“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
政策密集落地
对低空经济发展影响几何?
哪些细分领域暗藏投资机遇?
未来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育见新闻”专访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
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
朱克力
育见新闻:朱院长,说到低空经济,大众有所了解,但具体却没有那么清楚,能否请您为大家讲讲究竟什么是低空经济?
朱克力: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范围内,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积极开展相关航空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广泛辐射带动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等相关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 1000 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特殊情况下可延伸至 3000米。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它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是继数字经济后又一新兴经济形态。
2024 年,堪称中国 “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作为 “新增长引擎” 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全国近 30 个省份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抢滩新赛道;北京、上海、常州、杭州、合肥等 15 城宣布联合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计划到 2025 年打造 100 个示范项目。从农林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从空中游览到航空运动,依托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低空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应用场景加速构建。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的目标和市场规模。
到2027年,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未来中国低空经济市场是万亿元蓝海。据中国民航局预估,到 202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将达 3.5 万亿元。
育见新闻:2024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各地纷纷设立相关委员会与基金,多所高校申请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您如何解读这些标志性事件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意义?
朱克力:这些现象表明关于低空经济的共识正在进一步形成。在低空经济发展初期就出现这些标志性事件,意味着我们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对于这样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也满怀期待。从要素保障、制度性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推进,共同构成了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在此基础上,低空经济因其具备很强的产业延伸性,能与六大未来产业,即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以及未来健康,产生很强的融合交叉与牵引作用,在低空空域中为这些产业拓展新空间。从这一角度而言,低空经济的带动力、辐射力,以及在民生保障、就业方面的作用,还有军民两用特性所彰显的战略性价值,都凸显出它是一种复合型、综合型、融合性的产业形态。
育见新闻:目前,中国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
朱克力:实际上,低空经济可以拆解来看。在无人机领域,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而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领域 ,像亿航智能、沃飞长空、峰飞航空等龙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颇具影响力、名列前茅。由此可见,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实力,还是产品优势,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育见新闻:各地在发展低空经济时,其自身优势与发展情况是否存在差异?
朱克力:差异肯定存在。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契合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要素禀赋、资源特点、产业基础,以及各类特殊场景,进而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低空经济场景。
比如沿海地区,需要充分利用海域资源。我们常说的三维立体空间,强调的就是海陆空联动。低空经济并非仅局限于空域层面,还需与地面及各类特殊场景,如海域、河域、沙漠、丘陵、高原等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低空经济场景。
育见新闻:在我国众多区域中,哪些城市或地区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较为领先,可作为示范?
朱克力: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国家已划定六个eVTOL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杭州、合肥入选;大湾区是深圳;成渝地区则是成都和重庆双双入选。
从eVTOL试点城市的选择来看,这表明国家认可这三个区域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具备的优势。这些区域在空域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市场潜力等方面综合表现突出。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中部、西北以及东北地区没有优势。每个区域都能因地制宜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低空经济场景。但从目前的制造能力及其所能带动的产业规模来看,这三个区域更适合作为发力点,形成良好的示范样本,总结出可推广的经验。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同低空飞行中的云层,需要我们奋力穿越。
空域资源紧张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城市人口密集,空域资源本就稀缺,随着低空飞行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各类低空飞行器都在争夺有限的空域,导致空域分配矛盾日益尖锐。例如在一些大城市,直升机救援、观光飞行、无人机配送等活动频繁,不同类型飞行器的飞行计划时常冲突,给空中交通管制带来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飞行事故,影响空域安全与运行效率。
安全监管压力与日俱增。低空飞行器数量的快速攀升,使得飞行安全隐患增多。一方面,部分无人机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安全意识淡薄,违规飞行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飞区飞行、超高度飞行等,对民航客机飞行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飞行器自身的技术故障、恶劣天气影响等也可能导致飞行事故。而当前的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实现对低空飞行的全方位、实时监控,亟需建立健全更高效、智能的安全监管机制。
适航认证复杂繁琐。无论是无人机还是 eVTOL 等新型航空器,要进入市场商业化运营,必须通过严格的适航认证。然而,现有的适航标准大多基于传统航空器制定,对于低空经济中的新型飞行器并不完全适用,导致认证过程漫长、成本高昂。许多创新型低空飞行器企业因难以承受长时间的认证周期和高额费用,产品迟迟无法推向市场,阻碍了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发展。
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低空经济发展的瓶颈。低空经济涉及航空、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多领域交叉知识,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但目前高校相关专业设置较少,人才培养规模有限,难以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善,导致专业技术人才、运营管理人才、适航认证人才等供不应求,影响了低空经济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后劲。
育见新闻:公众最关心的当属安全问题,对此,该如何消除大家的这些担忧呢?
朱克力:我认为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技术对抗技术。“黑飞”及其他安全隐患本质上都与技术相关,我们只能依靠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加以克服。目前,已经有了无人机反制技术,甚至还衍生出反反制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较好地预防或及时处置相关情况。当务之急是开放空域和相关场景,使攻防双方能够更多地互动,频繁地进行对抗演练,如此才能不断巩固和强化我们的低空安全防护体系。
育见新闻:未来我们应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我们又能对其发展抱有多大的期待?
朱克力:我一直提到,五百年前,我国曾拥有世界领先的航海技术、通信技术和导航技术,但未能像西方那样实现大航海发现,进而引领全球进入新时代。这既是历史的遗憾,也是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所致。
如今,我们已步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低空经济领域在技术、组织保障以及市场空间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极有可能成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领域,甚至成为引领下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性领域。
因此,对于中国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必然有着重要的战略考量与制度性安排。
未来已来,中国应切实把握这一轮新的发展机遇,将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关键抓手,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无疑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播出安排
洞察时代,育见未来。《育见》,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周一至周五19:45播出。
该栏目以“高远立意、高端布局、高度关注”的理念,关注国计、关注民生,把握时代脉搏,解读政策动态,构筑教育政务服务新通道,搭建教育政策解析新平台。
编辑 | 苏娟 张澜深
美编 | 佳卉
责编 | 晓平
审核 | 戴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