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蝶变丨“海湾工程师”揭秘蓝海背后的奥秘(下)

文摘   2024-10-31 07:03   浙江  


在宁波的蔚蓝海岸线上,梅山湾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蜕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这片海域见证了互花米草的清理、海堤的生态化建设、盐沼生态系统的重建,以及生态浮床和生态河道的精心治理。在这片蓝色海湾的背后,是一群人的智慧与汗水。


今天,让我们继续
跟随“海湾工程师”的脚步
揭开梅山湾蝶变背后的奥秘


01


✦ 水下探索的“科技先锋” ✦



周鹏在调试无人船


在宁波海洋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周鹏博士正热情地向我们展示着一系列先进的海洋监测设备。这是研究院引进的新型水下探测装备,它们正默默守护着梅山湾的每一寸水域。

“这是我们新引进的无人水下自主航行器,别看它小巧玲珑,功能却十分强大。”

周鹏博士指着一台设备介绍道。这款机器人一旦投入水中,便能自主按照预设的路径进行探索,绘制出详细的水底地形图。它不仅能探测水温、盐度等基本信息,还能搭载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参数。

更令人惊叹的是,机器人前端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能够捕捉水下的奇妙景象,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视频资料。

紧接着,周鹏博士又展示了海底观测站

这些观测站长期部署在海底,宛如海底的“眼睛”,定点监测着海底的动态。它们上面装有高清摄像头和数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海底环境,并将数据传输到岸上的显示器上。

通过这些观测站,科研人员可以直观地看到水下的画面,了解水质参数的变化,为梅山湾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下机器人

谈到最贵的水下机器人时,周鹏博士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这是我们引进的遥控水下机器人,它不仅能自主运行,还能通过遥控手柄进行精确控制。”

这款机器人不仅具备高精度的水下地形探测能力,还能搭载多种传感器进行水质监测。同时,它上面的探照灯、高清探头和三维成像声呐等设备,让科研人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水下的世界。周鹏博士表示:“这些设备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时调整行为,大大提高了解梅山湾海底科研工作的效率。”




02


✦ 生态预警的“守护者” ✦



梅山湾上的浮标


在宁波海洋研究院海洋工程与装备部,中级工程师李璠向我们介绍了海洋生态预警平台与浮标在梅山湾的应用成效。

“我们的引气数据及气象场统计数据已经实现了国标的升级迭代,并基于此开发出了海洋生态预警平台。”李璠介绍道。这个平台自上线以来,已经多次有效地提供了赤潮预警,及时预防并协助梅山湾解决了赤潮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谈及浮标在梅山湾的应用,李璠表示:“如今浮标在梅山湾工作已是第6个年头。从2018年开始梅山湾赤潮频发,但经过浮标的投用,以及后续人力物力的跟进和维护,2020年之后,赤潮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李璠还透露,团队开发了一套生态预警大模型,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技术。这套模型能够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梅山湾的生态环境进行精准预测和预警,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03


✦ 数字系统的“智慧大脑” ✦



梅山湾风光



除了设备和平台外,数字系统也在梅山湾的生态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海洋研究院的邵倩文博士介绍道,研究院研发并推广了多个全国领先技术的数字系统,为梅山湾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海洋生态智能预警平台”,自2018年上线至今,已收集海湾环境数据近250GB,发布赤潮预警信息近百条,准确率高达90%。同时,该平台还开发了电脑端、手机端两套可视化系统,实时提供环境监测数据,成为维持海湾生态系统稳定、防控赤潮暴发的重要技术支撑。

此外,研究院还自主研发了“海洋生物多样性数字系统”平台。该平台集成了2016年至今梅山湾各季度的海洋生物数据,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生物、鸟类和植被等。通过开发交互式可视化系统,科研人员可以直观地了解生物的活动痕迹与生存状态,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邵倩文博士表示:“数字系统的应用,让梅山湾的生态保护工作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END




热点推荐


打通“生态经脉”,宁波月湖连续5年保持Ⅲ类水质


粉黛花海“出圈”背后的“女画匠”:用双手绘制蓝湾缤纷画卷


《人民日报》聚焦宁波再生水利用



来源丨甬派客户端
编辑丨方伊佳   审核丨程冰凌

宁波五水共治
宁波市“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及时发出五水共治的“宁波声音”,展现治水工作成果,展示身边的美丽河道,宣传普及治水知识,是全民治水的沟通平台,推动五水共治工作的开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