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数域共振”数字媒体系作品联展》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四层中庭开展。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办,旨在响应学院“以展促学,以评促练,以演促创”的号召,旨在进一步提升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生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创作实践能力。
图1:展览现场图
图2:展览区域图
本次展览以“数域共振”为主题,基于数字媒体系的课程教学体系,精选专业各方向的优秀教学作品及艺术实践作品,从平面设计、互动游戏、音乐可视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多个维度进行作品展示。该展览主要汇集了2023年、2024年之间的优秀作品。
图3:部分参展作品
图4:观众现场体验作品
展览信息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14日
策 展 人
周雯、陈焱松
策展助理
蔡若彤、赵恬、陈涛
视觉设计
李敏惠、刘了箬
参 展 人
张思雪、郭同泽、刘了箬 、赵恬、李敏惠
王诗然、李一诺、高子祺、余俊霖 等
「WORKS」
作品名称:《可控的随机数》动态海报设计
(Controlled Random Number)
作者:李敏惠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作品以AI大学生艺术节为主题,通过虚拟空间中恣意生长的数字花卉,隐喻AI技术之于人类看似随机而实则可控的特性。正因AI技术的这一特性,AIGC作品往往能够给观者带来意料之外的新奇体验。该作品在2024大学生AI艺术季——AI视觉设计单元中荣获最佳视觉效果荣誉。
作品名称:面向听障儿童的体感游戏《我的超能力》
(Motion-controlled Game System for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My Superpower)
创作团队:高子祺、余俊霖、李一诺等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20余位本硕博同学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面对我国11万学龄听障儿童动觉技能与沟通能力发展迟缓、现有数字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本项目旨在为6-12岁听障儿童提供定制化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其社会融入。《我的超能力》体感游戏利用Unity3D与Kinect体感追踪技术,鼓励听障儿童使用身体语言代替听说语言,玩家将扮演主角踏上超能力探寻之路,在4大章节、9个关卡中帮助不同角色解决问题。通过融合粗大及精细运动技巧、结合单人和多人互动,鼓励儿童在游戏中锻炼动觉智能与沟通协作能力。
作品名称:《生灵共振》(Resonance of Living Beings)
作者:刘了箬 王诗然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伴随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一些动物正逐渐减少乃至消亡……本作品意图通过音乐互动唤起人们对濒危动物的关注。作品使用Logic Pro进行midi编曲,Touch Designer制作,通过宁静和谐、危机紧迫、抗争希望、重生复苏四个层次展现了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动物保护经历的四个阶段。穿越中心的心电图象征了大熊猫、白海豚、雪豹的心跳,这些波形是生命的节奏,也是对未来的呼唤。通过声音可视化与手势交互,让观众与动物、大自然建立前所未有的联系。
作品名称:《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区智慧导游》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Furen Campus Intelligent Tourism Guide)
作者:周雯、张思雪
创作年份:2023年
作品简介: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区智慧导游项目是一项结合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和虚幻5引擎的创新应用。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技术与虚幻引擎的高效渲染,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导览体验。在项目中,由定向训练的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慧导游不仅能实时生成关于校区历史、建筑特色及文化背景的详细解说,还能通过交互式对话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引导用户参观校园建筑,让用户宛如置身其间,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和应用示范。该作品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22年度主题案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辅仁校区)虚拟现实艺术设计》(编号:ZT-221002715)研究成果。
作品名称:VR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
创作年份:2023年
作品简介:《全景叙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以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A+”学科“戏剧与影视学” 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支撑基础,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依托,是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核心课程《视听语言》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在虚拟现实 360 度全景环境下视听综合表达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全景叙事复杂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有效培养戏剧与影视专业学生建立全景影像思维、掌握全景叙事语言、创作全景影视作品,为未来影视创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
作品名称:《AR星眸· 孤独症儿童干预系统》(AR StarGaze-The Intervention System for Autistic Children)
作者:赵恬
创作年份:2023年
作品简介:作品基于国家级大创项目,聚焦改善孤独症儿童目光接触障碍,利用AR技术开发交互系统。通过微软HoloLens2设备进行显示与数据采集、Kinect V2设备进行人脸识别与位置信息传输,为面部实时叠加交互性卡通特效。借助动物类、大眼/小眼卡通形象的吸引,旨在促进孤独症儿童与真人的目光接触,提升现实场景中的眼神交流能力。项目成果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
作品名称:《车里》(In the Car)
作者:李一诺
创作年份:2023年
作品简介:《车里》是一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虚拟现实动画短片,旨在通过沉浸式观影体验,唤起观众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影片的全部数字资产均在VR中使用手柄绘制,保留了手绘的纹理质感,色彩清新柔和,力求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温和的感受,同时引发观众与自然环境的共鸣。
作品名称:《Magic You》
作者:郭同泽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Magic You》是一部 6 DoF VR 交互叙事影像作品,讲述了ADHD患者的成长故事,以彩笔手绘的美学风格呈现一段诗意浪漫的魔幻旅程。影片通过全手部追踪技术,将抓取、纸飞机发射、攀爬与探索结合,扩展了虚拟现实中的垂直空间,丰富了互动体验。观众可以在影片中自由探索,纸飞机作为叙事线索,引导他们发现主线之外的隐藏故事,深入了解ADHD患者的内心世界,唤起情感共鸣与心灵治愈。作品入选SIGGRAPH Asia 2024 XR。
作品名称:《基于空间定位文博交互装置》
(Location-Based Artifact Installation Interaction)
作者:张思雪
创作年份:2023年
作品简介:作品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以及空间定位技术,以故宫珍藏的《乾隆帝是一是二图》为创作灵感,让游客可以像画中的乾隆一样,可以亲自赏玩国宝文物交互模型,同步观看文物的数字资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游客建立更深层次的观览体验,以及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更有利于传播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该作品入选SIGGRAPH Asia 2024 XR。
作品名称:“可生长的图景”青年AI艺术家邀请展(The Growable Picture:The AI Art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By Young Artist)
作者:周雯、陈焱松 等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展览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北京电影学院、清华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四校的研究机构共同主办,旨在激发青年艺术家对新媒介艺术审美的探索,反思和重塑AIGC视域下的艺术创造力。作品展示于五棵松万达广场的蝴蝶屏、球形屏,以及在六层全新搭建的百余平米的作品展区,共计3大展区,依据不同的空间属性形成从远观到游观,从卧观到静观不同的空间叙事逻辑。该展览为2022级本科课程《视听语言与AIGC实践》展示的延申。
作品名称:《择“中”而立—AIGC创意传播视频》(Choose “ZHONG”to stand:AIGC Creative Communication Video)
作者:周雯、陈焱松等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作为「北京中轴线」数字化助力申遗的成果,作品奥地利维也纳市政厅、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等地展映,以“择中而立”为主题,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与汉字“中正平和”的美学理念、中轴线“对称平衡”的空间结构相结合,探索出体现中华文化中关于“平衡与和谐”哲学思想。
作品名称:《蜀居记》(Story of SHU)
作者:张思雪
创作年份:2024年
作品简介:《蜀居记》是一款基于大语言模型与AI Agent技术的沉浸式互动故事生成系统,设定在以川渝为元素的故事世界。系统通过智能角色为用户打造沉浸式故事体验,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与角色进行书信互动,角色不仅能基于实时生成的对话和情节推进故事发展,还会对环境、他人及情节变化作出相应反应。《蜀居记》旨在探索AI时代下的生成式故事新模式,为未来的故事叙事方式打开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