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航天报国 无悔奋斗一生丨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戚发轫

企业   2025-01-30 12:40   北京  


2024年12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弘扬光荣传统、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于2024年12月30日上午召开,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 位先进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原院长戚发轫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在表彰大会上作了发言。


戚发轫,1933年4月出生,1956年4月入党,1957年9月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加入中国航天事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8月退休。



戚发轫是我国知名的空间技术专家,曾参加东风一号导弹仿制、东风二号导弹研制和“两弹结合”任务,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曾任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首任总设计师,在载人航天器、卫星、宇航元器件可靠性体系等工程技术领域和推动空间事业战略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逐梦不息,弘扬精神


戚发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嘱托,退休后仍不停奔走传播航天精神,为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大中小学作科普报告和航天精神宣讲。他通过人民网、中国网等主流媒体讲授“航天思政课”“大师直播课”,努力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种下航天梦的种子;他与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一起分享“众心向党、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他通过线上直播,为全国200多万科技工作者谈航天、传精神,发自内心地讲出“最伟大的爱,最高尚的爱,就是爱国家”。


建党百年之际,戚发轫参加中宣部、中联办组织的“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走进香港多所学校,讲述“中国航天和航天精神”,增强了香港年轻一代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近年来,他作科普报告和航天精神宣讲近300场,最多的一年讲了63场,努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航天精神。


甘为人梯,为党育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关心航天下一代的成长,也是老一代航天人的共同心愿。多年来,戚发轫坚持每年为新员工讲授入职“第一课”,引导他们系好从事航天事业的“第一粒扣子”。


戚发轫90岁的时候,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把奖金100万港币全部捐出,用于奖励青年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培养。他表示,没有比这样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了!


戚发轫在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和荣誉院长期间,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博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杨宏,航天科技集团张柏楠、迟军等,都已经成为航天领军人才。2020年,他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称号。


坚守初心,为国献策


戚发轫将航天强国梦作为毕生追求,退休后仍积极为航天强国建设建言献策,致力于空间事业发展战略研究。4年前,他和孙家栋、王希季等参与“东方红一号”研制任务的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近年来,戚发轫积极为发展航天事业贡献余热,主持了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等重大战略课题研究,他呈报的“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开展载人登月前期论证”等建议得到了中央领导批示。他还主持了中国工程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体系建构及实现路径研究”的课题,此外还参加了“我国地月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


载人航天工程创建30周年之际,戚发轫和老战友们一起回忆神舟飞船研制的艰辛历程,克服眼疾对《神舟记忆》书稿进行三次审核把关。此书总结了神舟飞船从“0到1”创新跨越的宝贵经验,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


逢盛世九秩又发新轫,为国家百岁仍是少年。退休后戚发轫继续扛起传承弘扬航天精神的大旗,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生动体现了一位老航天人“一生矢志航天报国,科技强国初心不变”的赤子情怀。


来源:《中国航天报·金秋时光》

编辑/杨成 李庆勤

校对/刘畅

监制/黄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为您传递航天资讯,邀您一起关注航天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