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月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济宁市奋力开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
(会前观看宣传片)
市委社会工作部自3月27日挂牌成立以来,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快速成型”工作思路,做到组织筹建和业务开展两不误、两促进,实现良好开局,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党委社会工作部成立背景
(一)组建社会工作部填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协调部门的空白。党的十八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党委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填补了以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工作这一环节的协调部门,以统筹推进社会建设。
(二)组建社会工作部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党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出安排。本轮机构改革,从中央到县四级统一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安排部署的重要体现,确保了社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
(三)组建社会工作部是适应社会工作领域新变化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重新建构与社会关系的巨大解构并存。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发展迅猛,社会工作呈现服务对象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新特点,亟需构建与新型社会形态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社会工作部工作开展情况
建部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市委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在抓统筹、建机构、聚合力、促发展上下功夫、出实招,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发展效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人民信访和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有力。理顺社会工作部统一领导信访局领导体制关系,健全完善协调处理信访重大问题工作机制,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确保信访工作在新的领导体系下有序高效运行。推动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协调机制,开通“建议征集”数字化通道,印发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起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沟通联络机制。
(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基层减负赋能深入推进。我们牵头承担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任务,目前全市55个重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全市共清理村(社区)各类牌匾9612块,“滥挂牌”现象得到基本遏制。理顺基层权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推进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7.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基层民主建设纵深发展。全面规范村级事务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深化开展村务公开“民主日”活动,推进解决群众难题。三是城市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优化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探索推进“信托制”等物业管理模式,配合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社区环境。
(三)“两企三新”党建和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健全“两企三新”党建工作体制机制,调整完善委员单位及职责分工。建立党群共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和群团组织覆盖。建立市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工作要点,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健康发展。二是深化“红帆领航·新新向党”专项行动,整合各类服务阵地3362个,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闲娱乐、饮水、取暖等服务,强化权益保障,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三是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700余名新就业人员兼职“网格员”“副楼长”,开展“学而·身边急救”培训等系列活动,实现了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有效融合。
(四)志愿服务水平稳步提升。重点打造“学而”志愿服务品牌,围绕群众所需,定期组织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相关做法在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启动仪式上主题推介。用好驻济高校资源优势,出台校地共建实施意见,打造志愿服务高校联盟。围绕群众需求,建立志愿服务需求、项目、资源“三张清单”,梳理6大类144个项目,48项资源,在每个社区至少打造一支志愿服务队,参与基层治理。开展文明旅游、护航高考、应急救援等志愿活动,高质量保障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三、下步重点工作方向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主线,推动实现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践行宗旨意识,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城乡社区这个主战场。大力推动基层减负赋能。常态化推进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严格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整合优化各类资源下沉社区,推广“邻居节”,努力推动“陌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打造全省基层治理创新试验区。创新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倾听群众呼声。
(二)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实现服务与治理的“双向奔赴”。完善新兴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行业(综合)党委党组织隶属关系转入本级“两新”工委,推动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建立综合党委,直接隶属党委“两新”工委。探索组建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实施负责人人选审核、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提升“两个覆盖”质量,坚持“党建带群建”,扩大新兴领域群团组织覆盖面。开展“双融双创”行动,推动新兴领域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聚力开创经济发展新空间、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深度挖掘志愿服务资源富矿。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建强用好市志愿服务总会和市社会工作协会,发挥好平台作用。整合链接各类资源力量,引导志愿服务在推进制造强市、乡村振兴等“九大战略”上贡献力量,在济困解难、救灾援助等民生服务上担当作为。做好省级“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试点,创新建立社区“志愿合伙人”等项目,引导推出“邻里守望”“窗帘有约”等更多“小而美”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形成地方标准,争创国家级试点。
(四)答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的时代课题。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索“党建引领、法治先行、德治润民、自治联动”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深挖德治文化元素,融入为民服务、融入家风村风民风、融入群众生活,创建一批基层治理德治特色品牌,打造基层德治建设高地。
希望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共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
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社会工作部的一项重要职责,请问,围绕这一职责,下一步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汪巨龙
大众网记者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请问市委社会工作部自成立以来,围绕志愿服务,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汪巨龙
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和社会力量,推进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打造特色矩阵
深入挖掘济宁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选用《论语》开篇“学而”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率先成立“学而·运河号子”志愿服务队,按照每两周确定一个服务事项、进驻一个社区、对接一个部门单位、链接一项社会资源、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五个一”要求,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个县市区都打造了“学而”志愿服务子品牌,构建“一县区一品牌”志愿服务体系。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启动仪式专题宣传济宁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志愿服务经验做法。
二、搭建资源平台
打造志愿服务高校联盟,充分整合驻济高校资源,谋划设计5大类19个志愿服务项目,吸引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全市发展大局中来。搭建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与济宁银行等联合开展“学而·社区好邻里”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区群众欢迎,取得良好效果。
三、坚持融合发展
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群众需求,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全市430个社区全部建立需求清单,梳理形成了6大类144个项目,48项资源,推动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开展文明旅游、护航高考、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高质量保障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服务游客、考生200余万人次。
下一步,按照《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持续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动融合,加强系统培训,每个县市区培养一位带头人,培育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平台,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二是建强用好“两个协会”。完成市志愿服务总会成立和市社会工作协会换届,推动实体化运作,开展好志愿服务活动。三是推进“信用+志愿”体系建设。与宣传、发改等部门深入对接,以任城区为重点,推动“信用+志愿”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个人信用积分,提升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济宁日报记者
请问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在党建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胡广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两企三新”为重点的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基层党的建设新的重要阵地。建部以来,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关爱服务,引导参与治理,推动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与治理“双向奔赴”。
一、党建引领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合力
组织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红色七月·新心向党”主题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完善服务体系,在开发区、镇街全部成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负责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建立行业党委领题攻坚、重点任务推进、办实事项目“三本台账”,落实新就业群体关爱实事项目,扩大党在新兴领域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二、全力打造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
提档升级一批党群服务中心、暖新驿站,联合行业党委打造市级新媒体党群服务中心、新建4处“司机小站(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饮水、换电等服务。指导泗水县、微山县用好关爱基金,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困难。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设立友好餐厅、友好药店、友好商户828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创建“学而”工作品牌,举办“学而·身边急救”救护技能培训活动,评选“孔孟之乡 先锋骑手”30名,激励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鼓励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从新就业群体中,聘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小区副楼长”700余名,参与反诈宣传、隐患排查等,“七点半拉窗帘”做法被中央和省级多家媒体报道。聘用优秀新就业群体担任社会工作观察员、特邀建议人,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收集群众诉求,向社会工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成立14支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志愿服务队,借助走街串巷、进楼入户优势,宣传各项便民惠民政策,开展“学而·志愿服务”活动126次,引导新就业群体不断融入基层治理。
下一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做强“学而”系列工作品牌,加大权益保障力度,持续升级服务阵地,引导融入基层治理,推动济宁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更好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济宁新闻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济宁市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邹 谨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建立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则是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基础。市委社会工作部着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强支撑。
一、配齐工作队伍,增强工作力量
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委组织部及各县市区,坚持注重数量、严把质量,对能力、学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区工作者配齐配好。今年以来,通过公开招录、符合条件的网格员纳入管理、“两委”干部补选等办法,新增社区工作者853名,总数达到9084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的数量,从年初的15.8提升至17.4,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壮大了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强化能力培养,提升业务水平
围绕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市、县、乡分级分类开展了培训工作,市级层面开展了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培训,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层面对其他“两委”成员和新入职社区工作者进行了培训,今年以来,共有9000余人次参加,确保培训全覆盖。此外,我们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连续8年提供“线上+线下”免费辅导,帮助大家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健全工作机制,深化为民服务
指导社区建立“一站式”受理服务机制,推行居民事务“一窗受理、全科服务”,配套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实现社区工作者“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提高为民办事效率。推动提升社区工作者精准把握民意民情的能力,把社区工作者打造成为工作“多面手”,推行定岗网格制度,让社区工作者“走出办公室、深入网格中”,参与网格内的日常巡查、信息采集、矛盾调解等事务,做好关爱特殊群体、防范非法集资等群众性工作,在一线开展工作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下一步,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服务居民为抓手,开展不同类型的业务交流培训,将社区工作者培养成为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全能型社工”,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全能型社会工作队伍赋能基层治理新活力。
东方圣城网记者
请问市委社会工作部围绕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和推动改革发展,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胡善黎
行业协会商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济宁市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制度机制,坚持服务大局,有力促进了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健康规范发展。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各类培训班次的开班首课。组织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开展集中学习,筹办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书记(党员负责人)培训班,倡议“礼献祖国 奋斗有我”活动,开展“两个覆盖”提升行动,加强党对行业协会商会的领导。
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行业协会商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工作规则》和《工作要点》,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以电话沟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137家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集中调研,摸清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现实需求,进行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在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管理部门建立社会组织党委,理顺党建工作体制。研究起草了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人选审核办法、党组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积极筹建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会,促进规范提升、健康发展。
三、搭建作用发挥平台
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搭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发展平台,助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现签约项目3个,落地项目2个。组织知名协会商会捐资助学活动,向困难大学生传递关爱和温暖。开展社会组织进社区活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城市社区共建共享,组织开展“学而·身边急救”活动,参与普法宣传、助老帮幼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
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展党建提升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