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赤峰学院易班青春汇”·关注我们
对口援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口援藏机制,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把党中央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情谊送到雪域高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要做好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走深走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各族群众心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对口援藏工作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展经济,夯实物质基础。3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广大援藏干部人才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突破点和关键点,着力加强产业培育、招商引资、消费帮扶等重点工作。仅“十四五”期间,17个援藏省市就安排产业支援项目229个,安排援藏资金44.06亿元。多年来,西藏经济增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23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92.67亿元,比2012年增长2.37倍,年均增长8.95%。
改善民生,有力凝聚人心。各对口援藏省市和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80%以上的援藏资金投到县及县以下基层,投到民生领域,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西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繁荣文化,增进文化认同。各对口援藏省市和单位根据自身及受援地文化特点,寻找文化援藏发力点,不断丰富援藏工作内涵。加强文化设施援建、重点文物维修保护、本地文化人才培养,支持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昌都民族歌舞节目《梦回溯源——〈琼热巴〉》等一批援藏文化项目成为闪亮的“文化名片”。
人才援藏,促进广泛交往交流交融。30年来,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奔赴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干部人才援藏选派数量、政策、结构、方式、机制不断优化,从主要选派党政干部发展为选派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相结合,人员性别、学历、年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逐步形成了三年援藏和短期援藏、计划内援藏和计划外援藏等方式相结合的选派格局,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围绕主线做好对口援藏工作
第四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坚持党的领导,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对口援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上注重对口援藏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坚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推动相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坚定各族干部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持精准援藏、系统援藏、长期援藏,全面提升对口援藏综合效益。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握西藏边境地区这一国家安全屏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兴边富民等工作走深走实,实现援助主体多元扩容、“组团式”援藏增效。加强和改进干部人才援藏工作,做到选派更加精准、管理服务更加规范、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上持续发力,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西藏与全国各地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动。创新载体和形式,将讲好对口援藏故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相结合。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李馨妤,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牛高星,青海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
转发自微信公众号@国家民委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