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积极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奔走在科技创新前沿、乡村振兴路上、基层治理一线、文化传承阵地,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书写了一份份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在石城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即将召开之际,县人大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在“石城发布”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人大风采展”,讲述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服务群众、示范带头的故事,展现代表在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履职尽责的风采,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为高质量打造“两地三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温暖社会主义现代化石城贡献人大力量。本期“人大代表风采”讲述的是县人大代表、高田镇祠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先源的履职故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曾多次获得市县两级优秀网格员等各种荣誉,他就是县人大代表、高田镇祠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先源。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的维护者
高田镇祠江村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祠江村河流里的鱼变得越来越少,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刘先源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的优势。一方面鼓励在外乡贤捐资购买不同种类的鱼苗投入祠江河道内;另一方面,走村入组积极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并动员村两委干部、村民积极参与到管河护河中来。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河道里面鱼的种类与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河岸两边的漂浮物等各种垃圾一去不复返了,河道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扬勤于为民精神 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为了将一片片“撂荒地”变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丰收田”,他迎难而上,不仅号召村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更是深入一线,发扬“南泥湾”精神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就地取材,将木材、竹筒等联合钢筋隔河修通水渠,把撂荒田对面的河水引注过来,彻底解决了田块缺水等系列问题,有效将近百余亩的“撂荒田”,变成“丰收田”,为偏远山村的发展增添了更多资源,为强村富民带来了更多动力。在人大代表进组入户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群众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受天气、鸟类、鼠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呈现育秧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为此,他及时将建设集中育秧工厂的意见建议提交至高田镇人大主席团。2023年集中育秧工厂建立在祠江村,并投入使用,育秧工厂的建立,有效解决了祠江村等10余个村群众育秧难的问题,大大的激发了群众发展早稻助增收的内驱力。
培育文明新风润人心 乡村治理的小能手
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刘先源时常化身宣传员、调研员,通过小组会、屋场会、村民夜话等方式,一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移风易俗的好案例、好故事,融入群众的日常,渗透到群众生活的点滴之中;一边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记录下来,并及时将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问题向高田镇人大主席团反映。除此之外,他还积极邀请法律顾问、文明顾问到村开展知识讲座和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只要听闻群众之间有不和谐因素,他总能及时赶往现场,耐心的同群众沟通,找准矛盾的症结,找对破解之法,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冲锋基层一线显担当 人民群众的守护者
他充分发挥一名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担当精神,在关键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面对2024年8月的临时特大暴雨,祠江村受灾严重。为保障群众利益受损最小化,他多次冒雨深入各小组以及田间地头,查看道路、桥梁、水稻、白莲等农作物的受损情况,针对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理道路,确保交通畅通。暴雨停息的间歇,及时安排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等人员同群众一起排水渠、修田埂等,对水稻等农作物开展全力“抢救”,最大化降低群众的损失。汛后,以上户问需的方式,一边指导村民开展灾后复耕复产,另一边收集和统计群众受灾情况,并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至镇人大主席团。
刘先源表示,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荣誉体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恶劣天气、困难时期、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挺身而出,率先垂范,彰显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来 源:高田镇人大
一 审:陈丽梅
推荐阅读
1.政协石城县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点个和
让更多人看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