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19件,全国、自治区、市人大代表682人次观摩庭审、见证执行、视察座谈;办结委员提案12件,政协委员调研法院147人次……银川市两级法院把代表建议与委员提案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践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方面实现了双向奔赴。
在高卫国看来,法院与代表、委员联络不仅要“屏对屏”“线连线”,更要“面对面”,才能“心连心”,不负建议、提案承载的重托。
“每年两会结束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搜集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并与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一并分解至各庭室及基层法院。”高卫国表示,以此确保每一件建议、提案的办理都责任到人,确保得到真真切切的落实与转化。
2024年,银川市人大代表陈奋发提出“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杜绝失信人员用护照购买机票出行”的建议,同时关注进一步加大失信被执行人的打击力度,让胜诉权益切实转化为“真金白银”。
银川中院收悉后,统筹全市法院执行力量协同落实。2024年,全市两级法院共计拘留抗拒执行、逃避执行等被执行人1253人次,追究拒执罪11人。
2024年10月,高卫国及定向联络陈奋发代表的负责人一同登门反馈:“银川市两级法院已在执行系统中嵌入限制高消费子系统,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目的。去年以来,两级法院限制高消费44000余人次。下一步,银川中院将及时移送拒执犯罪线索,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使打击拒执罪成为工作常态,形成对规避执行的高压态势。”
陈奋发代表建议的落实,正是畅通代表委员联络机制,让民意被重视、民声被听见的最直观体现。
超前,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用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在的发展,也意味着解开当下发展难题、打破发展瓶颈的可能性更高。
“很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都具有超前性、引领性。对法院来说,这一个个金点子就是一条条践行司法‘赢’商的好路径。”高卫国一边说着,一边调取出多件“超前”的建议、提案。
其中一件,是2023年银川市政协委员徐宝着眼上诉案件移送时间这一审判质量管理指标的提案,明确指出“建立上诉案件高效移送的长效机制”。2024年1月,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全国法院正式施行,其中一项正是“上诉案件移送时间”。
徐宝委员是法院的“常客”,此前连续3次提出关于在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破产审判庭的提案。
在“破产”一事上同他一道较真的,还有银川市人大代表柳向阳:2022年提出关于推进设立破产审判庭集中管辖银川市破产案件的建议;2024年提出关于运用破产法律思维,创新工业园区“僵尸企业”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的出清措施,加速解决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浪费问题的建议……
破产审判工作的质效与法治化营商环境息息相关。2024年5月,银川中院民二庭被批准加挂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组建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就此按下了推进破产积案清理“加速键”,2024年审结各类破产案件102件,同比增长24.39%。其中,2024年共计盘活4.01万亩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将“沉睡存量”实打实地变为了“新兴增量”。
近日,位于宁夏永宁工业园区的宁夏望远现代金属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院内,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在占地55000余㎡的厂房内,钢铁等建材不断地被运走,为本市钢结构制造聚集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资源支撑。这块昔日因破产而闲置许久的工业用地及厂房,在银川中院介入破产重整后,摇身一变成了增收“宝地”。
2024年11月20日,柳向阳等四位代表、委员,以及检察机关代表等一行人,在银川中院旁听了由银川监狱提请减刑的罪犯王某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一案的庭审,并现场对减刑程序、罪犯悔罪表现、庭审效果等进行评议和座谈。
这是银川中院创新监督方式,畅通监督渠道,确保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在阳光下运行的具体举措。
时间再往前推。10月18日上午,宁夏法院首次“代表委员法院行”深入银川中院审理的某破产重整案件项目施工现场调研视察,并为法院优化首府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民生领域司法保障出谋划策。同日,金凤法院开展集中执行直播活动,28名在宁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执行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观摩了执行行动。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是人民法院加强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接受人大专题调研152人次,政协委员调研法院147人次;
办理检察建议430件,审结抗诉案件19件;
发布上网文书8.04万份;
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483件;
……
“让司法更公开、监督更有力、审判更公正一直是银川中院的追求。各方的监督就是对我们最有力的支持,我们也始终将接受各方监督作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以此来真正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银川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吴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