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市民家园焕“颜” 市井生活添“味”

文摘   2024-12-20 12:26   宁夏  




由旧锅炉房改造的咖啡摄影店。记者 李阳阳 摄


市民正在打卡。记者 郎凯 摄


市民欣赏墙绘。记者 郎凯 摄


  老街巷里有了新早市,在逛逛买买的节奏中,城市烟火气抚慰了一个又一个认真生活的人们;老街巷穿上“新装”,古韵不减,风貌焕新,再次成为焦点;旧厂区“拥抱”新青年,放飞创业梦想,续写奋斗故事……近年来,银川市老街巷、老厂区在传承与突破、保护与重塑、新生与蜕变中,焕发熠熠生机。


  逛早市,感受城市烟火气


  摆摊卖瓜果蔬菜的小商小贩、热气腾腾的早点铺子、遛弯买菜的居民……早7点,位于兴庆区的北塔早市里熙熙攘攘,沉睡了一晚的城市从这里被“唤醒”。


  北塔早市位于老街巷北塔巷,全长1.5公里,早7点开市,10点撤市后恢复通行。原本这里环境差,影响市容市貌,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方便周边居民,银川市相关部门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通过走访谈心了解民情,将这里打造成早市。同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经营时段、区域、范围,分片区、分点位做好保障服务,引导老摊主示范带动新商贩规范经营,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民、惠民,也让早市吹进“文明风”。


  “本地的苹果又脆又甜,先尝后买呀!”摊主王风仁的吆喝声,引得不少顾客驻足挑选,家住福天苑小区的刘杰便是其中一位。今年72岁的刘杰每天都会来这里选购食材,“蔬菜新鲜又便宜,种类还多,特别称心!”在北塔早市中,大家讨价还价的声音、互相问候的话语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商户李大姐说:“早市不光是卖东西的地儿,更是大家联络感情的地方,好多街坊邻居每天都得来我这儿坐一坐、唠唠家常。”


  居民张蕾时常会和丈夫来北塔早市选购商品,两人享受着品尝美食的安逸,也享受着逛遍市场的快意,“夫妻一起逛早市,挑选晚上做饭的食材,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也能感受生活的乐趣。”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像张蕾一样,选择在清闲的早晨走出家门,来到北塔早市逛一逛。除了附近的居民,被社交平台“种草”专程前来的游客也从四面八方涌入,共同做好“认真生活”这件头等大事。


  虽已是冬日,但北塔早市人气依然很高:现包现卖的包子,店前排起了队,一口咬开新鲜多汁的肉馅,那份满足难以言表;摊主熟练地摆放物品,笑容满面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大家的热情,为这条街增添了几分温馨与亲切。


  老街巷,邂逅生活的惊喜


  清晨,伴随小广场上的乐曲,居民徐耐英悠闲地在鼓楼—玉皇阁核心文化片区散步。一路上,街头巷尾挂着各种装饰,曾经的老街经过改造焕然一新,老城古韵与新貌共生的景象展现在她的眼前。“感觉很幸福!”徐耐英的幸福感,来源于兴庆区在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项目上下的硬功夫。


  今年,兴庆区以场景营造、主题业态、演艺矩阵、夜游产品为实施路径,将鼓楼—玉皇阁核心文化片区规划为“一带一轴五巷”。一带即银川历史文化体验带,将鼓楼、玉皇阁、宁园、世纪广场、银川市图书馆等囊括其中,营造光影氛围;一轴即银川特色消费商业轴;五巷更是以“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为主题,分别设计葡萄酒主题的“靠葡”街、潮流风尚的糖街、咖啡主题的大咖巷、市井烟火的辣巷以及松弛治愈的闲巷,每条巷子都通过艺术装置、业态植入,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和商业场景。


  改造的是老街,却也时尚。在展台前品尝红酒、在咖啡店拍照打卡、在路边小店挑选小吃……融入了多元业态后的巷子成为市民的好去处。


  最近,家住兴庆区前进街街道华林社区电力小区的江建英,每天都要到家门口的南塘巷看一看,这条她走了20多年的街巷,最近有了新模样。墙面上有彩绘的老物件和丰富俏皮的卡通图案,还有一列绿皮火车驶向贺兰山,废旧的铁路轨道也用彩色涂料粉刷了一遍,为冬季抹上一道亮色。“不但养眼还养心,现在都成网红地了,不少人来打卡呢。”江建英笑着说道。


  南塘巷已成为前进街街道“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留住文化印记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在银川这样的街巷还有很多,近年来,银川从街巷净化美化、提升便民服务设施等方面入手,为市民游客创造更加干净整洁有序的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老街巷成为展示城市发展、留住文化记忆、体验地方生活的窗口。


  老厂房,放飞创业新希望


  801文化创意产业园由原银川涤纶厂厂区改造而成,眼下,这里聚集着100多家店铺,逐渐成为青年创业者放飞梦想之地。


  走进801文化创意产业园,第一眼便可看见一排长约十几米的玻璃房,大型的造景花束以及铺满房顶的满天星灯条增添了不少浪漫气氛。


  “我们来考察时,这里除了假山就是一片空地。”院里·金刚山露营火锅烧烤店负责人秦小兵介绍,选择在801文化创意产业园开餐厅,主要是看中了这里临近高校、居民区集中、周边景区多等区位优势。店铺开业已有两个月,业绩稳步爬坡,秦小兵对餐饮店的未来充满信心。


  在秦小兵看来,露营形式是餐厅的核心竞争力。他打算随着季节的变化给餐厅“换装”,比如冬季造雪布景,顾客能够一边在温暖的房间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一边透过明亮的玻璃欣赏到浪漫的雪景。夏季则借助旧厂区原有的假山以及绿化地,着重打造户外烧烤区,顾客可在自然舒适的环境中与朋友谈天说地品美食。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秦小兵还打算将厨房二楼的空地重新装修,打造成一处拍照打卡点。


  沿着旧厂区的道路继续往里走,在原厂区锅炉房的位置,有一家名为三木影集的咖啡摄影店,白色简约的现代风门头与旧厂区由红砖砌成的外立面形成鲜明对比。贾志聪创业12年,这是他与别人合伙开设的第三家摄影店铺。


  “这里原本是锅炉房,负责整个厂区的供暖。我第一次来的时候锅炉已经不在了,空间很大。我们搞摄影的很偏爱这种场地,可塑性强,非常适合做影棚。”贾志聪介绍,园区里一些景点也成为了他们的拍摄点。从影楼东向的窗户向外望,店铺对面原木色的栅栏“环抱”着一处绿色铁皮房,铁皮房上写着“青春怎能不留遗憾”,悬挂着的一串小灯泡更渲染了氛围,园区的这处景点也是三木影集许多顾客的心头好。“我们对现在的经营状况还是挺满意的,明年打算利用现有空间打造几处小清新风格的实景,相信店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贾志聪说道。


  找定位,凸显本土特色


  “老街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种类型,能够解决‘千城一面’、文化断裂等问题,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将历史文化等资源转化为新的城市发展动能,因此,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老街区改造,其中就有四川宽窄巷子等成功案例,银川的自强巷、怀远观光夜市等街区的改造也比较成功。然而,纵观全国各地老旧街区改造,其中也不乏失败的例子,我认为精准定位和差异化改造是老街区改造过程中一个需要思考的路径。”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杨保军说道。


  在杨保军看来,老街区改造之前需要进行深入调研、论证,认真研究分析所改造街区受众对象的真实需求、街区的改造基础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街区的特色找准定位,做好顶层设计,避免跟风改造和同质化改造等问题,使所改造街区真正能聚得起人气,做到改造一个街区成功一个街区。杨保军以怀远观光夜市举例,该街区此前就有一定的商业基础,随后按照美食一条街的精准定位开展提升改造工程,迎合群众需求,成为网红街区。杨保军还建议,在打造老街区的过程中,除了加大官方媒体的宣传,还需借力新兴媒体进行推介,全方位扩大知名度。


  差异化的错位发展,在杨保军看来也是老街区改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方面是城市内部的差异化,在前期定位的基础上,一些街区以历史为特色,一些街区聚焦创业,一些街区发展商业。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本土优势项目,避免老街区改造千篇一律。“虽然外地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我们要认真研究自身城市人口分布、历史文化基础等,改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街区。”杨保军说道。




来源:银川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银川晚报第1地产
传播银川房地产前沿信息,服务购房者科学置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