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养老观察 | “公建民营”如何破解养老院经营困境?

政务   2024-09-11 20:22   北京  




“现在的养老院变化太大了,不仅有专业护理员照顾起居,文化娱乐也挺多。”在通州区随园养老中心,83岁的孙阿姨对这里新鲜有趣的养老生活很满意。从保障吃穿住医,到享受身心康乐,入住养老院十多年的亲身经历,让她见证了养老服务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话间,她拉着记者去看她的“家”。

眼前的连廊庭院干净整洁,无障碍设计降低跌倒磕碰风险,不受天气影响,老年人走出房间可去往园区各处。老人们或坐在户外庭院聊天喝茶,或聚于娱乐室打麻将看电影,其乐融融。“每天饭菜换着花样儿吃,活动不断,热闹得很哦。”孙阿姨笑的开心,眼里有光。

养老服务变化的背后是通州区针对养老服务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及养护人员等短板,探索实施“公建民营”模式取得的成效。这个模式效果到底如何?记者带着几个问题走访相关机构和民政部门。

一问服务

1

“民营”之后改善了什么?


前不久,作为通州区重点工程,通州首家区级养老院——随园养老中心投入试运营,这是由通州民政局与北京万科共同投资建设的一所公建民营养老中心。目前预定量超100间房,预计今年“十一”前正式运营。

据通州区民政局统计,目前全区常住人口184.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32.1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3万人。辖区内虽已建成1家区级居家养老指导站、1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但仍需要高品质的养老中心满足市民逐渐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区别于传统养老院,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集医、护、养为一体,将护理级别分为6个等级,包括114项护理动作,可根据老年人个人身体情况,定制24小时专属照护方案。其室外建设了2万平方米园林景观,室内部分拥有60余项适老细节,还配备了拉绳报警器、护理监测系统、智能摄像头等设备,无风雨室内连廊更是直接通达各栋楼。室内还设有阅读视听、棋牌运动、书画音律、舞蹈瑜伽、休闲会客等20余个超大娱乐休闲空间,计划组建20余个兴趣社团,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安全,这里设置了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设备,采用智能居家养老设备、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防火墙板等科技设施。同时,通过万科自主研发的V-Care智慧化照护平台,围绕长者全周期服务需求和日常活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将线下服务线上化,标准服务个性化,实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动态,预防各类风险的发生。

入住不到一个月,81岁的李叔叔已经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住在这里儿女们很放心,每天都有医生查房,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养老中心就能解决,对面还有三甲医院。”李叔叔说的“三甲医院”,就是一街之隔的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出院门30米就到。“养老机构我也去过几家。这里有几点吸引我,一个是住的房间里向阳敞亮,适老化配备比较齐全,而且我需要服务时按个按钮,工作人员就来了,速度确实快。”李叔叔边说边按了床边的智能按钮,工作人员随身配备的智能手表即时显示房间号,很快就赶到房间。询问、查看房间情况,工作人员确定老人的需求后,又贴心地为他量了血压。

从敬老院到养老服务中心,名称变了、服务变了,理念和机制的变化更大。这两年,在通州,越来越多的公建民营注入养老服务“新动力”,破解养老服务服务质量不高、机制僵化等难题。

作为通州区第一家“吃螃蟹”的养老院,潞城敬老院前身为甘棠敬老院,以“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了快10年,2021年至今,一直是通州区唯一一家五星级养老机构。

该敬老院收住对象为潞城镇五保、低保等特困老年人以及北京市和周边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2015年,“民营”团队北京合信佳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接手运营后,先后投资2000万元,对敬老院服务空间布局优化调整,绿化美化、添置设备、改造餐厅,改建养老照料中心,以“医养结合,特色配餐,家园服务”为三大特色,把敬老院从一个综合条件差、管理不正规的乡村养老院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的现代田园复合式、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照料中心,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而且,特困老人和社会老人享受同等待遇,潞城镇籍老人还给予20%的费用优惠。


二问运营

2

“民营”接手能不能“活”下去?


所谓“公建民营”,本质上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一方面,公共养老设施产权仍归政府所有,政府继续承担养老服务安排者的主要责任;另一方面,民间机构在公开招标过程中获得经营权,以服务提供者的身份代表政府履行养老服务的供给责任。

“公建民营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养老压力,不再承担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的费用,由运营方按照市场机制来解决,也能有效盘活公建物业。此外,借助民间机构的专业团队和管理技术,实现从单一的养老服务到康养综合服务的转变,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该负责人说,目前已有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其中,民政部有关文件要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同时,政府还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给予和民营养老机构相同的床位运营补贴,但需要达到一定的入住率。按规定,申请运营补贴前需进行星级评定,最低的二星评定需要入住率达到30%。

记者此前调研发现,目前养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养老机构处于亏本经营状态,若仅以经济收益衡量,养老机构需要运营数年之久,才有盈利的可能。

那么,政府、企业如何破局?该负责人坦言,养老行业不是挣快钱的行业,养老机构投入成本较大,时间周期长,但一旦运营起来,营收模式较为稳定。“虽然有各种补贴和扶持,但机构还是不能等、靠、要,目的还是要帮助他们自己活起来。”

他注意到有一部分养老服务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以机构为据点,将触角延伸到社区和居家服务领域。这样的尝试与民政部门的政策不谋而合。“目前民政局正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们也在逐渐引入提供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商。”他表示。

于家务回族乡三乐养老照料中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该中心负责人胡贞珍告诉记者,虽然照料中心目前尚处亏损状态,但发展进度依然在其主办集团三乐养老集团的预料内。

该集团在通州有一处运营了十多年的中高端老年公寓,共5万平方米,住了300多位老人,已达到60%的入住率,实现收支上的相对平衡。三乐养老照料中心算是集团“进社区”的一个试点。胡贞珍说,照料中心除了提供长期照料服务,还会开展社区内老人的助餐、助浴,甚至日托、短托等综合性服务,“这里就像一个托老所,打造15分钟服务圈,解决社区里老人的需求。”

此外,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目前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因其专业运营优势和政策扶持吸引着诸多养老群体。“养老不是一锤子买卖,养老产业的核心还是高质量的服务。”通州随园养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像该机构设立的智慧化客户管理系统,数字化流程更透明。适老化产品也逐步落地,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开放试运营不久,随园的预订量就超100套房,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养老中心的入住率会迅速提升。”该负责人表示。


三问价格

3

“民营”会不会“高收费”?


收费问题很敏感。如何避免养老院高标准“公建”之后被“民营”成高收费的养老公寓,更是政府和企业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民政部门将公建民营养老院的运营团队性质严格限制在“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非企业和一般的营利性民营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民非企业在发放工资福利之后的盈余只能继续用于所从事的社会事业,不在成员中分配。政府部门则在完成对运营团队的考核后,可以从运营团队每年上缴的盈利资金中返还部分作为奖励。

据了解,目前通州随园养老中心项目有套间和单间,长者可自行决定1人或2人入住。费用由房间使用费、餐饮费和服务(护理)费构成。月综合费用是7500元/人起,整体收费在北京处于中等水平。潞城敬老院前身为甘棠敬老院,目前,已经有4名“三无”“五保”和享受优抚政策的老人入住。对于申请入住的普通老人,目前的收费标准是自理老人每月5400元,半自理老人每月6000元左右、需要全护理的老人每月7500元左右。据记者了解,这一价位比同等条件的民营养老院便宜了数百元。“像失能老人,一般民营养老院为了便于管理、避免担责,都不愿意接收,本着公建养老院的原则,我们预留了一栋楼作为大量失能老人的专属房间。”相关负责人介绍。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院的建设成本由政府负担,使负责运营的社会力量成本陡降。“公建民营的工资可以高一些,能留住人才,同时入住费用降下来,最终还是老人受益。”未来,通州区将逐步扩大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改革试点能够让有经验、运作灵活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政府在硬件上的投资降低了运营团队的成本。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冯维静

摄影: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 唐建

微信编辑:詹一



副中心之声
“副中心之声”由北京广播电视台FM107.3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报共同打造,旨在立足副中心,记录千年之城拔节生长的雄姿;面向京津冀,尽显桥头堡辐射带动一体化发展的风范,全面立体展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首都的新地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