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福建艺术节
暨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于10月-11月在福州举办,本次会演由省人民政府主办,是我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展示活动,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携剧《戏娘》精彩亮相。
忆往奋进,现时笃行
泰宁县梅林戏剧团于1960年成立(2012年划转为泰宁县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至今,创作了许多经典剧目:1992年创排《贬官记》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剧目、编剧、表演等三项大奖,并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天下第一团”;2007年梅林戏《背子赶会》代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首次晋京演出并受到文化部的表彰;2024年梅林戏作为我省唯一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地方园地方戏”线下展演的剧种晋京展演,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荣誉;同年梅林戏《巧推》入选由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被授予“优秀剧目奖”等。
为积极备战第二十九届福建戏剧会演,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前期筹备工作,查阅大量历史史料,编剧冯友才老师更是身体力行下沉基层近三年时光,在梅林戏发源地与当地的业余剧团打成一片,长期深入交流指导,同时走进周氏后人家中,耐心倾听那些口口相传、承载着岁月记忆的信息资料串联成篇,才有了该剧完整的故事脉络。正是通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现时笃行,《戏娘》这部剧目的创作才拥有了坚实的历史考究基础,在当今全国众多戏曲剧本中也属少有之作。
小团精铸,戏韵流芳
《戏娘》属于“小班”细磨,编剧冯友才老师携同中心青年艺术骨干焦俊强共同执导,中心前辈肖文龙老师与中心中青年演员纷纷登台,旨在以老带新,加强青年戏曲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为梅林戏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守正创新,亮点纷呈
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对梅林戏善用的二黄、南词、下江调及泰宁山歌小调等具有剧种特色的曲牌进行了改编使用,在保持剧种曲牌特点的同时,进行了听觉美化处理,使得粗犷、原始的唱腔更加符合了当今观众的审美习惯。同时创新了科介表现,在保持梅林戏各类步法程式的基础上,巧妙融合赶鸭棒、蒲扇、提篮等道具,进行程式创新,使得整体科介既呈现出灵动现代之感,又不失质朴庄严之态。
性格鲜明,人物鲜活
剧中每个人物皆承载着故事的发展、情感的传递以及主题的升华。江秀英思想大胆、与人为善、性格坚毅却又恪守礼制;徐正清知恩图报,虽对江秀英心生情愫,但终以江秀英为先;孩子心性的周子纯在江秀英和徐正清的影响下逐渐成长、提升,剧中还塑造了乡村无知又无赖的牛牯子形象、八卦的四婶婆,幽默滑稽的形象及程式设计使本剧在趣味中更加发人深省。
载誉而归,好评如潮
本次会演参演剧目共41台,历经近一个月的时间,《戏娘》最终获得6项8奖,收获诸多好评并被学习强国、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文旅中国、福建日报等各级媒体宣传报道。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9届戏剧会演
优秀剧(节)目展演单项奖评审结果公示
梅林戏《戏娘》荣获多个单项奖
剧目奖
编剧三等奖:冯友才
导演二等奖:冯友才、焦俊强
表演二等奖:焦俊强、黎梦摇
表演三等奖:吴涛
灯光设计三等奖:朱祥颖、黎发新
音乐三等奖:陈乃忠
“秀英办班不为己,只为搭桥众人行”“梅林十八坊,十个子弟九担箱……”梅林戏创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新编《戏娘》是对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基因的挖掘、传承和创新。在未来的征程中,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将持之以恒,奋勇向前,深入领悟并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筑牢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推动梅林戏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绚丽绽放,续写传统艺术的辉煌篇章。
来源:泰宁梅林戏(编辑:周少薇)
(如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邱彬旭
责编:许柳
审核:肖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