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庭院,作为北京东庐示范区首开核心景观
同时也是未来的大区归家的必经之路
我们想赋予它更多属于社区生活的情绪价值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邹卉
从马路到庭院,在短短74m的距离内,不到1分钟的步行时间里,做到4道空间的回转:从东侧界面的春日芳菲进入,穿越入口的潭影松风,经过飞鸟集的山市晴岚,来到景观浓度最高的静心庭院,赏松石叠翠。
「静心庭院」这四个字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之于东庐,我们想给业主提供一个宁静、祥和的地方,希望这里是一个禅意的庭院的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的花园,最重要的是,这里是一个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冥想和享受自然美景的地方。在这里,流水、树木、花草,以及鸟鸣等自然的声音可有帮每一个人洗去身心的浮躁与疲惫。
关于这里,我们有一些值得讲一讲的小故事。
【在地性】
飞鸟集、景墙、外立面,都是不会随着四季变化所更迭的,而植物是活的、会变的,也因此能带给人春夏秋冬的季节感知。在春夏秋三个季节绚烂的衬托下,冬季就显得格外荒凉,而松和石却是在这个季节里能形成画境的元素。这也是跟南方不同的、最具有北方在地性的景观。北京的社区能做到四季观景的不多,可冬季苦寒漫长的4个月却占据全年的1/3,所以我们努力尝试为冬季绘景,希望白墙为底,松石为画,为社区做冬日景色,塑造社区的文化意境。
为了这个冬季景观的打造,我们花费200余天,从白雪皑皑到春暖花开,再到艳阳高照,实地考察多处北方造型松基地,走访数十家专业造型松苗圃,从千余棵精品造型松中挑选出了15棵最适合我们的。
山西黑,也称帝王黑,硬度强、光泽度高、质地均匀,是景观常用置石中最为有北方气质的石材。它从矿脉中诞生之时,就拥有了最为遒劲有力的山势。我们也深入山西大同和河北阜平的矿脉,看到了他们最为自然的形态,并将这种形态,不加人工雕琢,带来了东庐。
挑选景石之时,我们只挑选有自然劈开面或者原生石皮的荒料,同时考虑整体的风格、摆放的角度、位置、以及与水和植物互相组合的方式,对石料的形态和尺寸进行把关。后续需要针对不同的位置,利用石材的天然形态再去组合:用自然的凸起和内凹,去组成咬合关系,组成分水石和堰口;挑选各面均有山势的卧石,单独放置形成水中的岛;有时候平放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石,立起来与植被组合,或许就能自成一组小山。
景石初步摆放后,再复核高程,通过人工手凿微调、局部叠加等方式组织跌水流向,确保水流以不同的形态,流过指定的位置。其后,多次试水达到石和水互动的最佳效果。保证从整个水院的多个观赏角度,都能看到水的多种形态,比如溪流、叠瀑、水帘、涌泉、静水面等。
©邹卉
另外在不同层跌水之间和驳岸两侧,会用石组围合出种植池,根据所需植物的生长习性,做出陆生或水生植物的绿岛,再用同源石材打成碎石铺面,保证色调的纯粹。
【用画境给人仪式感】
从东入口开始,立面为纸,植物松石为笔,开始为画卷落笔。无论是手工感的铺装纹理,还是园艺感的植被,都希望未来的业主能踏着画境园林归家,移步易景。进入静心庭院,就抵达了画卷的核心部分。
整个庭院的打造是围绕着「静心」二字开展的。回字形的构筑物空间,包围着一方360°可观赏的水院。我们希望大家从社区大堂室内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开始了这种静心的体验。
©E-Design+植芳造园
水院的松呈向内聚拢之势。高低错落,形态各异,没有采用传统北方「盘」的手法打造造型松的云片形式,而是以五种规格的铝线,扭转调整出一种更为自然、舒展的流动形态,与周边水、景石乃至植被形成更为整体的俯仰之势。
【松的修剪】
©马津
林下植被在选择和种植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是效法自然。临水的区域种植了喜水湿又柔软的金叶石菖蒲,取其飘逸灵动的姿态,能在水面之上随风轻轻摆动。荚果蕨不宜直晒,我们选择把它种植在松影之下,尤其是穿插在石缝之中的种植池,更模拟了它们在自然林下的生活环境。彩色针叶则需高栽,与景石搭配,其垂挂的枝条形态及细腻的肌理,同松一起,成为冬季不变的景观。液态流动的黄杨云片高低起伏自成山势,在这样的绿色大背景上,荚果蕨和石菖蒲点缀在景石周边,以景天为底,成为大自然中林下空间的一棵棵随机出现、自由生长的小草。
【公园20分钟】
公园20分钟理论,就是让人投入到大自然中,感受天空、阳光和风,帮助人们洗去烦恼。我们其实做了两处集中与自然接触的「小公园」。一处就是静心庭院,是以水、松、石为主题,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落座空间和行走空间,能够在水声中,看水、看树、看石头,用这种与大自然接触的方式,让人沉静下来。
另一处的飞鸟集负一层,则是一个更像社区公园的小花园。它与静心庭院不同,更倾向于一个林下植物空间,打造的氛围是更为松弛和森系的,希望人们能坐在植物的包围之中,和家人朋友以及未来的邻居一起聊聊天,哪怕只是放空一下,看看天光树影下,五彩斑斓的绿。
这里的小气候与北京常规露天环境不同,优势是避免了冬季的北风,给予我们机会,尝试了一些北京不太常见的地被花卉品种,比如朝鲜黄杨、各种绣线菊、蓝花莸、南天竹等。在屋檐下的散射光条件下,我们还选择了一些更为耐阴的玉簪、麦冬、顶花板凳果等品种,有待大家的探索发现。
结束语
景观作为社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氛围的提供者,是产品核心价值观的传递途径,更是生活中与自然的重要链接。当我们产品人寻觅各种手法去向自然学习之时,与其说是在生产景观,不如说是在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云松、鸣泉、淑石,自会替我们表达。
项目信息 PROJECT INFO / 项目名称:北京万科东庐 项目类型:住宅 项目地点:通州区,北京市 建筑设计单位:方纵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图设计院: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北京齐物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庭院实施顾问:E-Design,植芳造园 示范区园林施工单位:南京韵涵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示范区开放时间:2024年6月30日 摄影:须然建筑摄影 |
设计说明部分撰文 | 邹卉 北京万科设计部
编辑 | 段与石 刘欣佳 《北京万科设计周刊》(VA)新媒体部
视频拍摄及剪辑 | 段与石 邹卉 刘欣佳
视频出镜鸣谢 | 汪光兵团队
Copyright: va 北京万科建筑设计
欢迎转载并关注va
Instagram:va._vanke.architec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