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顾:
近年来,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令人担忧。有报告指出,该群体抑郁、焦虑和自杀的发生率都很高。
有不少新闻都报道过博士生因学习压力过大或者无法毕业而最终走上绝路,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今天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荣欣,是美国知名学府的博士生,但他却永远地留在了27岁。本是天之骄子的他,却选择在最好的年纪离开人世,不禁让人扼腕叹息。身为海外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荣欣选择轻生的?
事情还要从7年前说起。
1
扑朔迷离的失踪
荣欣(音译)是长春人,他于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就去了美国深造,在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攻读博士,主修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原计划于2016年毕业。荣欣希望自己毕业以后,可以从事航空安全的相关工作。
从2010年到2017年间,荣欣一直都在发表论文。其中一篇关于词嵌入模型参数学习过程的论文,已被引用上千次。
在求学期间,荣欣还曾在谷歌担任过两个暑假的实习软件工程师,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社会实践上,他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学生。
27 岁的荣欣不仅会读书,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他曾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道:“我对通用航空非常热衷。我是美国持证的私人飞行员,目前隶属于密歇根飞行者队。我喜欢带朋友去观光飞行。我参加过多次底特律河之旅、旧金山湾之旅和普吉特湾之旅。”
密歇根飞行员俱乐部的副总裁安迪·福勒也对荣欣高超的飞行驾驶技术表示赞叹,他表示,荣欣是他们俱乐部深受爱戴的成员。他不是一个飞行学员,而是一个完全有资格驾驶飞机的飞行员。
2017年3月15日,荣欣在安娜堡市立机场租了一架注册在密歇根大学飞行员协会名下的单引擎小型塞斯纳172飞机。他提交的飞行计划是从安娜堡飞往密歇根州北部的哈伯斯普林,全程42公里。
然而,这架飞机似乎并没有按照计划路线航行,而是向东北方向的湖区飞去,一路飞越了边境。
当天晚上11点38分,荣欣驾驶的飞机在加拿大马尼图瓦奇附近的树林中坠毁,事发地点距离安娜堡有640多公里。
调查人员发现,驾驶舱空无一人,飞机上也没有燃油,显然是燃料耗尽后坠毁。而且飞机残骸周围的雪地上也没有任何脚印,荣欣不知所踪。这让他们十分困惑。
高级调查员彼得·朗特里表示,这架飞机没有车顶舱口,也并没有设计携带降落伞,唯一的进出方式就是通过两个主舱门。
安大略省警察局发言人表示,容欣在提交了飞往密歇根州哈伯斯普林斯的飞行计划后,就将飞机置于自动驾驶状态。自动驾驶技术要求飞机起飞时必须有飞行员在机上,而且警方有理由怀疑该架飞机在坠机前就没有停过。
他们认为荣欣在坠机时不太可能在飞机上。他应该是在飞行过程中就跳出了飞机,疑似自杀。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还活着。
密歇根大学公共安全与安保部门发言人黛安·布朗也在2017年4月表示,大学警察有理由相信荣欣的行为很可能是自残行为。
布朗表示,荣欣的尸体尚未找到,但空中和地面的主动搜索已经暂停。
2
妻子向法官求助
在荣欣失踪后的六个月,他的妻子阮素容(音译)要求法官宣告其丈夫已经死亡。她在沃什特瑙县提交了一份请愿书,称自己并不相信丈夫还活着。
阮素容是荣欣的校友,她于2012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获得人机交互专业的硕士学位。更巧的是,阮素容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既是校友,又是同一个专业,两人一定有很多共同话题,相信这也是他们结为夫妻的原因。
在5月底,也就是容欣失踪后的11周,阮素容就给法官写了一封信中,在信中她表示,她住在旧金山,而丈夫的父母都住在中国,她一直在努力安排丈夫的身后事。
她还明确写道,在宣告丈夫死亡之前,她无法处理其中一些问题。据法庭文件显示,阮素容只有在荣欣确认死亡以后,才可以打点丈夫的财产,因此她需要法官对此事进行宣判。
因此,尽管荣欣的尸体未被找到,但沃什特瑙县的一名法官还是于2017年10月宣布他已死亡。
3
时隔多年终于确认身份,悲剧为何发生?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既然荣欣已经无任何生还的可能性,那他的遗骸到底去哪儿了呢?
其实在事发的一年后,荣欣的尸骨就已经在密歇根州萨吉诺县的农村地区被找到了,但当时并未能及时确认死者的身份。
2018年9月9日,查平镇的一名男子在检查自己房产上的监控追踪摄像头时发现了这些半裸的骨头。萨吉诺县警长收集了这些骨头并送去进行DNA检测。
虽然生成了DNA图谱,但并没有立即进行匹配。最初,密歇根州立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将死者描述为白人或西班牙裔。他们还说死者是死于严重的钝器伤。
直到2021年12月,事情才终于出现了转机。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Othram Inc.再次对这些骨头进行了分析,该公司专门从事法医谱系学。那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萨吉诺县警长侦探警长,这些骨头更可能来自东亚人或因纽特人。
因此警察们在密歇根州搜寻涉及失踪亚裔男性的未结案件时发现了荣欣,并将他列为可能死者。警察立即联系了密歇根大学警方,并与他们讨论了荣欣的案件。
荣欣的牙科记录被发送给法医人类学家约瑟夫·赫夫纳博士,最后确认了这些骨头是荣欣的遗骸。
警方将这一消息通知了荣欣的妻子。
时隔四年,荣欣的家人终于得到了一个了结。
其实荣欣在自杀以前似乎就已经展现出了不良情绪,他深受抑郁症的困扰,他曾对妻子和朋友都透露过,自己想要自杀。后来警方也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2016年底,荣欣曾在个人社交主页表示,“我最近才意识到,博士生中的抑郁症比例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学术界并不一定要这样。每一个博士生都应该感到高兴。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对学术界的整体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2016年10月,他发布的一条推特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当我从抑郁中醒来,整个世界都变了。”
优秀如荣欣,也难逃抑郁症的折磨,他抛下了妻子和父母,最终要从8000米的高空纵身一跳来和这个世界说再见。真的不敢想在他往下跳的那一刻经受了怎样的痛苦。
2019年,中国留学生王某在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实验室自缢身亡。
同年,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中国博士生陈慧祥在工作的实验室自缢身亡。
2022年,一名西南交大29岁的博士生跳楼自杀。
2024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宋凯在家自杀,他常年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博士生自杀不光出现在新闻里,大量的学术研究都已经证实,博士生的自杀风险率很高。
根据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心理学讲师Cassie Hazell博士在2021年针对1263名英国博士生的研究,其中40%的博士生可能面临较高的自杀风险。
该研究的结果包括:1/5的参与者曾有自杀计划,8%的人曾尝试过自杀,11%的博士生告诉Cassie Hazell博士,在过去一年中,他们“经常”想到自杀,5.6%的博士生表示他们“经常”(三到四次)考虑过自杀。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36%的博士生被认为有自杀风险。
孤独、对学术生涯的焦虑、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多项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博士生产生绝望和无助感,进一步导致他们自杀。
读博是一项非凡的成就,需要多年的专注努力才能获得博士的学位。这往往需要博士生在实验室中孤立数周或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独立研究和学习固有的孤立感都会加剧他们自杀的风险。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荣欣患上抑郁症,但博士生自杀的频发现象真的值得社会的深思。
学校到底有没有给予学者必要的心理支撑和心理辅导?学生的家长是不是对孩子予以一些不切实际的超高期待?社会又是不是为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就业环境呢?
博士生真的需要一条活路,请对他们宽容一点吧。不想再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在大好的年纪离开人世了。
写在最后
如果荣欣没有选择轻生,那么他可以在近些年见证像OpenAI这样的公司是如何引起人工智能行业震动的。荣欣本可以在他擅长的领域大展拳脚、大有所为,可惜,没有如果。
END
mLive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分享、在看与点赞
我们将持续推送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