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
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巍峨的大兴安岭、阿尔泰山
和黄土高原托起蒙古高原
锻造出属于马背民族蒙古族特有的
坚毅品格
扼锁三北咽喉,拱卫京畿重地
内连8个省区,外接俄蒙两国
4221公里的边境线
镶嵌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每天太阳升起需要两个小时
才能照遍自治区全境
在这片土地上的党政军警民
牢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
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将爱国拥军、富民兴边的旗帜高高擎起
一家农牧户就是一个永不撤防的哨所,一个农牧民就是一个永不退役的哨兵。内蒙古强边固防的“篱笆墙”越扎越紧。
习近平总书记第3次考察内蒙古一年来,自治区军政军民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到双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同各项工作有机融合、统筹推进,推动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不断落实落细、走深走实。
看到各族人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人们耳边仿佛响起军民携手奏响民族团结“马头琴”那悠扬和谐的琴音。
呼和浩特市军供站执行送新兵保障任务
当好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宣传队
内蒙古军区和武警内蒙古总队组织中校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农村牧区宣讲党的富民政策。根据内蒙古地域特点和实际,编建118支乌兰牧骑民兵分队,采取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学·创·演”活动,发挥了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凝聚群众的作用。内蒙古军区计划在全区每个民兵连排中遴选3至4名理论骨干,培养万名宣传员,组织他们教育自己、宣讲群众,成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火种”和离群众最近的思想“头雁”。
鄂尔多斯军分区为结对牧民通水
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类校园主阵地
内蒙古每个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至少与1所中小学结成共建对子,全区创建165所“军民共建民族团结示范校”,并深入开展了“百名上校进百校”等宣讲辅导,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系好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第一粒扣子”。倡导驻区部队中校以上军官和相应职级文职人员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开展“军星照亮求学路”捐资助学行动,帮助2000余名困难学生求学圆梦。
全民国防教育浓厚氛围持续升温
自治区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捆在一起抓,协调组织“武常委”进地方党校宣讲国防军事,协调自治区、盟市、旗县每年开展“党政领导军事日”等活动200余场次,以各级领导关心国防、关注边防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崇军尚武。协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续3年举办“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工商联爱国拥军协会会长李冰情系边关26个年头,共为双拥工作出资200多万元,沿北疆边防线跋涉70多万公里,跨越10个省市地区,先后为1万多名官兵送蛋糕过生日,为6000多名退役老兵举办欢送仪式,为官兵授课1000多次,听课达4万多人,被当地军民誉为边防线上的“老班长”。包头市第96中学探索“以军引路、以军促智、以军健体”的特色德育体系,形成军校一体、军民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先后为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等15所军事院校培养了200余名优秀国防后备人才,被原总政治部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员选拔基地”,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少年军校标兵示范校”。
满洲里市军地开展国防教育
“红蓝融合”赋能筑牢国防实践根基
面向未来,内蒙古军地坚持平时准备和战时动员有机结合,健全平战转换机制,建立军队与地方“双向发力”、供给与需求“双侧匹配”、评估与督导“双轮驱动”、应急与应战“双责牵引”发展模式,使基础设施预置国防功能、装备生产预留安全备份、科技开发预研军事技术、储备体系预储战争潜力,实现战事未起、动员先行、升级有备。同时充分发挥联合作战整体效能,做实各领域各方向动员准备,推动国防动员力量与双拥支前力量一体筹划、一体联动、一体运用,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综合保障力。今年8月25日,“红蓝融合内蒙古双拥公益基地”在呼和浩特挂牌,负责人邢文告诉记者,这也标志着红蓝融合内蒙古中心以“红蓝融合”理念推动双拥工作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次探索与实践。未来呼和浩特古城文化园将以此为契机,依托园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双拥工作助力城市建设的“红色公益街道”,为自治区双拥工作加油助力。
锚定兴边富民,汇聚协同发展力量的“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集会,每年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7、8月举行,以娱乐和游戏的方式表达丰收喜悦。新时代新征程,内蒙古各地的那达慕盛会,呈现更多的是富裕起来的各族群众对军民团结固边的赞美、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
进入新时代以来,内蒙古军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为主线,牢牢把握“富民、兴边、强国、稳边”宗旨任务,着眼边疆军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把兴边富民与强边固防有机统一起来。自治区各级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强基固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幸福守边工作,全力打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以兴边富民之果让祖国北疆风景线更加亮丽。
阿拉善盟举行首批拥军优抚企业商户授牌仪式
同心夯实稳边固边根基
内蒙古开展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紧扣边防部队需求,补齐民生服务短板。已完成投资64亿余元,系统解决驻边境地区官兵和农牧民水、电、路、讯、医、教等问题。针对辖区地广人稀实际,编实建强边防民兵骑兵、驼兵分队,开展“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护边驿站”等群众性护边行动,大力发展民兵信息员、护边员,推广无人机辅助执勤,鼓励支持退役军人扎根边境建设边疆,制定具体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边境派出所、边防检查站等管理机构招聘退役军人249人,选拔429名退役军人担任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委员,开发829个公共服务岗位满足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就业需求,聘用325名退役军人担任护边员、边防信息员,对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给予385万元资金支持,组织1182人次退役军人到边境一线开展“爱边守边”志愿服务活动。
同心构建北疆绿色屏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政治嘱托,自治区双拥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统筹驻军力量,发动官兵和民兵开展生态大会战,投身驻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近年来,驻全区部队累计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13万余人次,参与60余个地方生态基地和胡杨林保护等重点建设,植树造林17万余亩。兴安军分区“爱民生态林”、通辽军分区“万亩林”、鄂尔多斯军分区“国防林”等生态样板工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十几年来,内蒙古军区、武警总队、原公安边防总队等先后出动部队数百万人次,在“大青山万亩双拥林”“百亩第二故乡林”“三北防护林”以及退耕还林、治沙绿化等生态建设中,合计治理荒山、荒漠1500余万亩、植树1000余万棵、种草近万亩。赤峰市、包头市驻军积极参加“军民共建百里绿色长廊”与“千里绿色通道”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第一次来到阿拉善左旗开展飞播作业是在1982年,由于阿拉善地广人稀,荒漠化扩展速度较快,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的飞播造林成为阿拉善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阿拉善左旗飞播42年来,该团累计飞播作业591万亩,草原植被覆盖率从5%到今天超过40%。这些飞播作物会同阿拉善军地在腾格里沙漠东缘逐步建成的宽4000米、长3万米的绿色长廊、1.5万亩的植树基地“青年世纪林”,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和半固定,有效阻挡了三大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绿带锁黄龙,沙漠披绿装”的壮丽景观,保证了黄河、贺兰山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祖国西北边陲的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沙漠戈壁广为覆盖。驻守在这里的阿拉善军分区的4任主官退休后不回大城市,接力治沙18年,硬生生地在大漠深处打造出16万亩“绿色屏障”。
2001年,时任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旦生,带领官兵打响“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生态阻击战。2004年12月,李旦生退休了,可治沙的计划没完成。他说:“沙子缠腿,我拔不出来呀。”他没有回北京养老,毅然留下,成为解甲又上马的“治沙司令”。2008年12月,军分区司令员张新华退休了。他说:“李司令退休治沙,我这个张司令也不能当逃兵啊。”他脱下军装,又披挂上阵。2012年4月,已退休3年的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也义无反顾地加入治沙队伍。2016年5月,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退休了。一句“算我一个”,便把根留在了沙漠。2017年,军分区政委王永华退休了。他是治沙老行家,更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治沙植绿的事业。
乌兰察布市举办守边固防慰问演出
同心托起美好生活期待
202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的全国双拥模范队伍里,武警内蒙古总队干部李根特别抢眼。2016年初,他作为武警结对帮扶村工作队一员,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额尔格图镇的好田嘎查开展扶贫工作,他多次同嘎查“两委”成员一起,深入宣讲国家扶贫政策和部队扶贫计划,实地调研论证影响嘎查发展的问题梗阻,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首先从长期困扰嘎查农牧民生活的基础设施陈旧问题入手,多方协调地方政府投入880余万元,修筑总计7130米的水泥路。而后又申请总队扶贫经费为嘎查修了一座漫水路面桥,盖了公厕、安了路灯,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好田嘎查“晴天坑洼难行,雨天望河惆怅”的历史被彻底改写。基础设施建好了,如何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致富路,成为了李根新的挑战和考验。好田嘎查草场广袤、翠色欲流,发展肉牛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村民们起初不相信养牛能致富,提及前期投入更是直摇头,担心仅有的一点积蓄“打水漂”。他反复琢磨,嘎查要发展关键在于搬掉农牧民们思想上的大山,不然就是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在和嘎查“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开展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学互促活动,让村里党员带头干出样子,给乡亲们鼓鼓劲儿。不久后村里成立集体合作社,他积极协调派专人赴呼伦贝尔、通辽等地多方考察论证养殖项目的可持续性。针对牧民缺少资金支持的实际,他先后8次到盟、旗、乡镇三级政府和地方畜牧局、扶贫办争取地区政策支持,为有意愿的农牧民家庭办理贴息贷款,购买基础母牛,好田嘎查新建起了肉牛养殖基地,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分红模式,每年不用自己放养光分红就为每个牧民增加收入,使好田嘎查民族群众昂首走上了致富路。
在呼和浩特新城区成吉思汗街道哈拉更村,记者被空军某部一处共建点所吸引,这个历史上的贫困村,通过军民共建养羊每户每年增加收入8000元。脱贫后,空军某部提出“四个不摘”新目标,先后打出“蓝天助学金”“蓝天书吧”“蓝天医院”等系列品牌,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6451元增至2024年的16,350元。
军爱民,民拥军。近年来,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在边境地区置业安居、守边戍边,阿拉善驻军部队筹集专项资金打水源井、架设供电线路、升级改造巡逻路等,不断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新巴尔虎左旗乌兰牧骑赴32107 部队某营开展慰问演出
同心勇担急难险重任务
自治区国防动员系统履行“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职能,先后派出民兵4万余人次参加黄河防凌防汛、抗击风雪救灾、境外草原野火堵截等任务。动用兵力10.76万人次奋战防控一线,紧急时期筹措80万元的防疫、防寒和生活保障物资,千里驰援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今年2月阿拉善新井煤矿发生坍塌事故后,军区第一时间开设基本指挥所,向阿拉善、乌海、巴彦淖尔3个军分区下达民兵支援命令和集结预先号令,第一批次112人当晚赶赴现地参与救援,联动组织其他9个军分区260余名民兵全天候备勤,通过遂行任务检验了练兵成效、彰显了为民情怀。
牢记“五大任务”,传承勇毅负重前行的“蒙古马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内蒙古建设发展新的使命任务,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提出的“五大任务”,即内蒙古要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领悟“五大任务”核心要义,内蒙古围绕兴边富民提出实施“六个工程”,即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自贸区创建工程。
牢记“五大任务”,推进“六个工程”,内蒙古调动千军万马,服务金戈铁马,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安置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优待优抚政策落地见效,服务对象获得感成色更足,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发展,尊重尊崇氛围更加浓厚。
乌海市开展2024 年“ 和美乌海”民族政策宣传活动。
厉兵秣马提升政治站位
自治区军地各级站在“两个维护”政治责任的高度推动军政军民团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上来,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中自觉融入双拥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贡献双拥力量。踏石留印构建双拥机制。建立完善各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军地联动、群众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内蒙古军区在双拥工作上发挥总体筹划的参谋作用、需求提报的统筹作用、军地协调的沟通作用和机制建设的支撑作用。双拥办牵头,加强组织协调和联络服务,打造双拥组织网络,形成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行业组织广泛参与、双拥共建全面覆盖的生动格局。
马不停蹄服务强军实践
内蒙古全力支持“前沿”,发挥地方科技和人才资源潜能优势,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攻关革新,提升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力培养“前哨”,利用地方高等院校和各类技术培训机构通过授课辅导和技能培训的方式,帮助部队官兵了解掌握更多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技术,培养更多新领域新质力量。全力保障“前线”,主动对接联合作战新体制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打仗需要什么,我们就保证什么;部队缺什么,我们就准备什么”,服务部队练兵备战。空军某场站一项工程需穿过高速路,工程量大,经费和审批程序复杂,呼和浩特市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协调会商,高效快捷解决这一难题。该部领导感慨道 :“特事特办真暖心。”包头市探索在人工智能新型领域编制110支新质力量,呼伦贝尔市探索民兵无人机分队参加边境巡逻执勤,乌海市投资建设军民共用器材库,呼和浩特市军地联合建成民兵训练基地,为向战为战的国防动员体系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
一马当先增强保障水平
今年7月25日,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署内蒙古“金融崇军,融创北疆”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涉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生产经营、企业融资等6个领域,提供了100余项特色服务。去年以来,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周围八省区分别签订京蒙协作、黄河流域省区协作框架协议,围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拥军崇军、思政引领等方面,积极谋划落实具体合作事项,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高标准落实“五有”全覆盖要求,积极探索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上门的工作方式,形成一批车轮上、马背上、驼峰上、蒙古包里的流动服务站。随着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支持内蒙古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自治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达茂旗百灵庙镇开展军民合力稳边固边行动
马上就办助力就业创业
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荣归北疆,职引未来”2024年内蒙古退役军人及高校毕业生士兵专场招聘会,300余家企业提供5800余个岗位。为拓宽渠道促进充分就业,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建立退役军人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等五所退役军人特色品牌学院,并认定130余家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帮助退役军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搭建平台,扶持创新创业,建立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并认定6家自治区退役军人创业园,目前入驻企业300余家,3400余名“兵支书”“兵委员”建功新战场,成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群众致富带头人;采取积分选岗加直通车+双向选择+优先选择办法,鼓励部分退役军人到边境地区建功立业,充分发挥他们在守边固边、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千军万马提升优抚质效
内蒙古军地双方通过送爱心、送服务、送知识、送健康,解决“三后”问题,落实“双清单”制度。退役军人事务厅确定8项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军人子女入学优待等实际问题。联合26个部门制定出台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实施意见及优待目录清单,明确了9类120余条优待项目;组建121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抢险救灾、捐资助学、学习雷锋等活动5000余次。
“三驾马车”拓宽社会拥军渠道
在有着3000年历史的内蒙古,“拥军” 这个宏大的概念,具象为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和利好。各级不断挖掘社会拥军潜力资源,提升双拥工作绩效,壮大拥军队伍,紧跟“两新”组织发展步伐,各级双拥办牵头把社会组织和个体队伍统筹起来,最大限度挖掘社会拥军潜力,充实双拥力量。引导餐饮住宿、购物消费、医疗健康等领域优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拥军,找准各行各业拥军切入点,组织建立更多拥军门店,打好拥军工作组合拳,满足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多元化需求。全区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推出多达600余项的优惠优待举措,形成了“全领域、全行业、全方位”的社会化拥军新格局。
快马加鞭扛起边境安全责任
内蒙古军民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协同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北疆战略体系和能力。刚结束的内蒙古军区九届九次会议提出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推动全部精力、全部工作向备战打仗聚焦,着力提升党委领战能力,着力推进实案化准备,着力聚焦实战化练兵,着力推动精准化支撑,着力加强现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
中国双拥ID:shuangyong_【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双拥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zgsyxmt@163.com
来 源:《中国双拥》杂志第十期
作 者:胡学俭 郝成华 王雪松
《中国双拥》全媒体记者 肖静 肖福恒 郭坤 赵剑平
编 辑:杨 倩
监 审:孙琳琳 侯 坤
扫描并识别二维码订阅《中国双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