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纳豆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为父母,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平日里,看起来正常的孩子,一到周末,就会出现情绪上的反常。
很多家长,一开始不当回事儿。
但时间一长,厌学、抑郁、焦虑,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最近,@北京青年x壹次访谈录 推出的一则视频,就从孩子的视角揭露了为何他们会在周日晚上出现不开心。
主人公北极,出生于2001年,曾一度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
然而在初高中阶段,他却长时间深陷负面情绪中,基本上每个周日晚上,他都崩溃、尖叫、爆哭。
一开始,父母只是单纯觉得他矫情。
但直到他经历了几次退学、复学后,才明白孩子内心到底有多么的焦虑和痛苦。
其实,除了北极,还有一大批青少年,都正在被心理问题所席卷。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里,有一组数据触目惊心: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成人。
如果你家孩子也在周日晚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啦。
厌学
不是脆弱,也不是叛逆
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有一大部分家长的回答都是:叛逆、不懂事、网络害的。
只是,如果总是带着这份认知去看孩子,不免会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因为,你无法理解孩子,只会用自以为是的方法,去解决表层上的问题。
不好好写作业?就骂到Ta写为止。
不想去学校?就打到Ta上为止。
但是,打骂有用,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厌学、甚至辍学的孩子。
孩子之所以会厌学,不是他们自身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
这不,前一阵子,有个11岁的女孩,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怎么也提不起上学的兴趣。
本来是个好学生,但是突然之间,却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
甚至,连作业也不怎么写,不是潦草应付,就是交个白卷。
你要问,这孩子到底在忙啥?
没错,大多数晚上时间,她都躲在房间里玩游戏、看网文。
即使老师频发打电话训斥,父母发了疯地讲道理,但还是没啥用。
但,这并不是孩子不想学习,而是此时此刻的她,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没啥用。
六年级开始,她数学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即使上了辅导班,效果也不明显。
父母骂她笨;老师批评她不用心。
就这样,向外求助无果的她,干脆就不学了。
特别是到了周日晚上,为了避免第二天的尴尬,她竟然玩起了消失。
其实,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此时此刻,孩子厌学,根本不是真的沉迷网络、喜欢手机。
而是努力无果的孩子,想要通过手机来麻痹自己。
网络,不过是像酒精一样的止疼药,帮着他们来逃避现实的困境。
而引起孩子无助的原因,也不少。
教育学博士史晓宇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以下因素都会激发孩子的厌学情绪:
压力重重的校园——课业繁重、人际霸凌、老师不好……
环境糟糕的家庭——父母情感暴力、情感忽视、经常吵架……
青少年易感特质——抑郁、完美主义、高敏感、抗挫力差……
孩子不是不想学,而是进入学校这件事,带来的全是痛苦。
学会看见孩子的痛苦,才是父母所要面对的真实课题。
当孩子发出这些信号
你一定要注意
还记得邯郸13岁男孩遇害的事情吗?
相信,这场悲剧,让很多父母都感到了痛心。
只是,回顾事情本身,会发现,父母错失了很多次孩子求助的信号。
从去年开始,男孩不止一次向父亲表示,自己不想上学。
甚至,在上次寒假开学前,他对爷爷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让我去地里干活吧”。
那时候,家里人都觉得男孩是学习压力大,调整调整就好了。
但没想到,悲剧就在无视中发生了。
《心理科学》研究表面:
95%的孩子厌学,都不是什么学习内驱力出问题,而是指向着“同伴社交”的问题,一定要从孩子身边的“关系”去寻找厌学的答案。
的确,很多孩子不想上学,不是因为自身有什么学习困扰,而是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学校的“恐惧”。
这种时候,如果父母能及时拉孩子一把,或许就能避免让TA跌入深渊。
网友@Gloria 就是因为及时发现了女儿在学校的社交困境,才把小姑娘及时拯救了回来。
有一阵子,这位小姑娘十分不喜欢上学。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是她经常在学校玩“猫和主人”的游戏。
女孩说,在这个游戏里,她是那只“猫”,而她的“主人”,至少有七八个同学。
每天课间,她要无条件地听从主人的安排,比如说:
主人叫她喝水她就要喝水;
主人叫她撒娇就要撒娇……
一开始,女孩为了讨好那些“朋友”,还乐意去做那些事儿。
但慢慢的,她发现这些“主人”的命令有些出格,她就开始害怕上学。
幸运的是,Gloria注意到了女儿的异常,就开始联系老师,并且刻意引导女儿的社交。
除了和老师商量,怎么避免孩子之间这样奇怪的游戏。
她还会和女儿谈心,及时了解她的心理状况。
此外,Gloria 还时常邀请女儿的同学到家里来玩,或者组织出游活动邀请同学参加。
这样,不仅能帮助女儿多交好朋友,还能引导女儿筛选好朋友。
渐渐地,小姑娘也变得愈发开朗。
其实,人有三个本能的需求。
分别是:安全,与他人的连接感,成就感。
如果孩子能处于安全温暖的环境中,那么他们自然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但是,如果孩子一旦开始恐惧周围的人和事,那么Ta自然会想办法逃避。
厌学,就是其中的一项表现。
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每一次“厌学”心理。
不要让小小的抑郁情绪,逐渐加深,演化为抑郁症。
真正称职的父母,能够提前察觉到孩子情绪,将抑郁症彻底扼杀在摇篮里。
和孩子站在一起
陪TA一起成长
当今社会,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抑郁呢?
或许,是因为绝大多数孩子,都活得很孤独、很辛苦。
他们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他们的朋友,少之又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不断消散……
做家长,不能期盼孩子时时刻刻都阳光。
而是要去看见孩子的脆弱,帮助他战胜困难、共同成长。
1.接纳孩子,理解TA的痛苦
面对孩子的抑郁情绪,很多家长往往拒绝相信:
我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心理问题?
小孩子,懂什么抑郁,不过是逃避学习罢了!
无法面对、不去理解,只会进一步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但家长要明白,情绪不好的孩子,其实正在经历一段很困难的时期。
他们除了还学会独自处理情绪问题,还要面对自我质疑和自我认知。
如果父母再没办法理解,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学会共情。
然后,学会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面临的苦难,不要把孩子的抱怨当废话。
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需求,帮着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关注孩子内心,帮Ta疏导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情绪跟抑郁症不太一样。
抑郁情绪,只是一种很常见的反应,每个人都会有。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情绪问题时,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更不要嘲讽指责,用强硬的方式去干预。
比如,少说“你不要总这么丧行不行”、“你要多笑”、“你就不能多往好的地方想想嘛?”
这样的评判和建议,只会让本就抑郁的孩子压力更大。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正确的方法,是在交流中多说积极的词汇,少提负面的暗示。
可以帮孩子说出内心的担忧,比如:
你是不是担心这次考不好,爸爸妈妈会责怪你?别担心,一两次的考试成绩说明不了什么,爸妈会陪你一起面对。
当孩子感觉到能被父母支持和理解,亲子关系就会拉近,也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3.找到方法,帮孩子缓解压力
情绪,除了可以口头疏导,还可以借助一些方法来释放。
去户外,就是不错的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的方式。
丹麦胡斯大学研究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时,不妨及时把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去爬爬山、看看海、吹吹风。
视野广阔了,心情自然就好了。
而运动,也是缓解抑郁的不错方式。
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不仅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压力。
还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让大脑注意力精力充沛。
当然,如果孩子喜静,也可以让他们去画画,去弹琴,去探索自己心中更适合的解压方式。
当今的父母,很难。
当今的孩子,也不容易。
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慢慢成长。
甚至,很多时候,帮着子女处理情绪问题,就是在帮着我们自我修复。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帮着孩子成长,帮着自己进步。
文末点亮【在看】,愿你用爱、用理解、用尊重,支撑孩子,共同前行。
作者:纳豆,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 E N D —
感谢你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