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变冷、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支原体肺炎、水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针对气候变化,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及时掌握冬季传染病防治攻略,注重保暖、饮食、起居,加强锻炼,坚持按摩和食疗,让身体阴阳平衡,就能为冬季健康筑起安全屏障。
冬季常见传染病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流感根据感染的流感病毒类型分为甲、乙、丙、丁型流感,当前流行的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更强。流感潜伏期为1至3天,病程一般3至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至40℃,可有畏寒、寒战,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伴有咽喉痛、干咳等。乙型流感还可能伴有呕吐、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经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每3至7年有一次流行高峰,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支原体肺炎潜伏期为1至3周,病程多为1至2周,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发热以中高热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若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吸气时在锁骨的位置出现了凹陷或吸气时出现鼻塞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患者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间接感染。水痘潜伏期一般10至24天,以14至16天多见,病程约为10至21天,主要症状为低热、头痛、皮疹等,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依次从躯干、头部、面部、四肢出现,发展过程为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经气溶胶和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多为2至4天,病程一般为7天左右,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呕吐,部分患者伴有腹泻、肌肉酸痛、乏力等。
流行性腮腺炎,过去称之为“痄腮”,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流行的传染病,传染源为感染腮腺炎病毒的人。腮腺炎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餐具、玩具或与带毒者、患者直接接触而传染。凡是没有罹患过腮腺炎、没有接种过麻腮风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是罹患腮腺炎的易感者,易感者一般在接触病人2至3周内发病。
腮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耳垂的下方、耳垂的前面、耳垂的后面)并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部位疼痛等症状,一般是先有一侧腮腺肿大,而后再有另一侧的腮腺肿大;孩子吃饭张口、咀嚼食物、吞咽,尤其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小一点的孩子患腮腺炎时易流口水。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1至2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缓解。腮腺炎本身并不是严重的病症,但当孩子出现头疼加重、呕吐、脖子强直、面色青紫、呼吸加快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警惕胰腺炎、脑膜炎、脑炎和心肌炎、卵巢炎和睾丸炎等并发症。
冬季室内人群拥挤增加了肺结核的传播风险。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有咳嗽、咯血、疲乏、盗汗、发热、气短和胸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及全身的症状,传染性较强,当出现疑似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同居一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所居住的环境常通风;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
冬季防病攻略
1.及时接种疫苗,如流感、新冠、水痘疫苗,提高免疫力。
2.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居室内勤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至3次,且每次不少于30分钟,形成有效对流,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4.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5.尽量不去或少去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若需要前往,应规范佩戴口罩。
6.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戴好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秋冬养阴维持阴阳平衡
学到冬季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后,就要在生活中用起来。其中养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中医学理论中,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更替,是阴阳消长的体现。当季节由夏转秋,气候由酷热变得凉爽,再到冬季寒冷,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当阴气越来越旺盛于体外,阳气会慢慢减退并藏于体内。秋冬季节,让阴气站好自己的“岗”,才能将藏在身体内的阳气“牢牢锁住”不向外耗散,有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生发,从而使一整年的阴阳气血和畅。
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中,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就是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治疗疾病就是要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方能痊愈。在阴伤之前做好养护,是秋冬防病的重要手段。
内热伤阳。秋冬季节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如果过于重视补阳,而忽略了补阴,就容易出现肺阴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手足心热、干咳少痰、口干舌燥、夜间盗汗等症状。
寒气伤阴。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也需要消耗阴津来滋润身体,若出现阴伤,则眼干、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阴虚症状也会出现。所以,在秋冬季节需要适当吃些滋阴的食品,来养护阴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1.取山药80克,鲜百合30克,粳米80克。
2.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百合、粳米洗净。
3.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熟烂即可食用。
冬季过食辣味食物,身体阳气就会受损,导致上火、烦躁、口干唇燥、便秘等情况。
1.取沙参60克,玉竹60克,猪蹄750克,蜜枣4个。
2.将猪蹄洗净,斩大块,放进沸水中稍焯,捞出后冲掉血沫。
3.把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大火煲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冬天是一个以寒邪为主的季节,不仅是肾阴容易受损,肾阳也容易受损。补肾阴是调补阴阳的一种平衡,肾阳受损会导致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少眠易醒、头发干枯等症状。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是人体治病、防病、保健的要穴。长期坚持按揉涌泉穴可以补肾填精、延年益寿、活血通络、引热下行,对中老年人防治多种慢性病有佳效。
方法是用大拇指的指端在涌泉穴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揉1至2分钟,一天按揉2至3次,可在17:00至19:00操作效果更佳。
来源: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