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重在塑形,要在铸魂,近年来,高平市原村乡坚持把做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落脚点,从精神引领、夯实阵地、做实服务、典型选树等多方面发力,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原村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升级基础设施。整合乡、村两级资源,实施道路提升、河道治理、管线入地、水网改造等工程,对12个村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体育健身器材进行提档升级。二是优化村庄环境。今年以来,共清理垃圾2000余吨,拆除违建5000余平方米,绿化7800余平方米,腾出4000余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空间,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围绕“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薯、菌、药、茶等种植业取得长足发展。良户景区在春节、“五一”期间连续举办“集龙运五福”等大型活动,共接待游客15万人,带动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助力集体增收20余万元。
除了看得见的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看不见的乡风也正润入心田。红白喜事铺张浪费减少、私搭乱建变少、邻里互帮互助增多、家庭关系更为和谐……
为扎实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我们以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行为和实现村民自治的有力抓手,构建“党建+一约四会”工作机制,通过推举德高望重、公平公正的退休老干部、党员群众、老师等乡贤成立“四会”组织,让群众参与到村级具体工作中来,不断激发群众自我管理主体意识,培育良好民风、家风、乡风。在“一约四会”的影响下,村民们摈弃了陋习、恶习,逐渐养成了崇尚文明、遵守公德的良好风气。
原村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通过积分制、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倡导节俭之风,各村以提高村民文明程度及村民思想境界为目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活动。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基础性保障,统筹利用原村乡法治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科技普法等系列活动共计20余次。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称心、群众居住放心、文化活动欢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写乡村文明新答卷。
以志愿服务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原村乡按照“总队+分队”模式,招募组建乡级志愿服务队2支,村级志愿服务队19支,从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法律服务、乡风文明、医疗卫生、科技科普等多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原村乡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群众满意的志愿服务项目,做到年度有计划、每月有安排,通过线上线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完成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义诊、移风易俗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85次。同时还把移风易俗工作与评优树模相结合,广泛开展评选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原村乡实现了经济与文化同频共振,乡村面貌、文明程度和村民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原村乡先后获得“2022年度先进基层武装部”“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山西省卫生乡镇”“山西省文明乡镇”等荣誉。
下一步,原村乡将以群众增收为目的,以打造“书香良户 古艺工坊”为抓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千方百计壮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健全完善乡文化站、法治广场、图书角等文化活动阵地,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时代新风、弘扬文明乡风。以千万工程为契机,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纵深推进拆违治乱,坚持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一体推进、同步发力,实现乡村面貌“内涵”“颜值”双提升。(晋城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