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在广袤的田野上,文明乡风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激活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高额彩礼”“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问题,既加重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负担,又带坏了乡村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近年来,不少地方因地制宜,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入手,开始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取得了显著成效,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一些陈规陋习在农村地区仍然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不良风气也可能滋生蔓延。
推进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它要求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还能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形象和文明程度。从政府来说,应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乡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是形成崇德向善好风气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媳”“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农民向善向上的内生动力,形成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风尚。同时,利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如村民学堂、文化礼堂等,举办科普知识宣讲会、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深挖文化资源。乡风文明既体现了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也是农村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我省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民俗等,不仅丰富了乡村生活,还增强了乡村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资源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提高文化的附加价值。要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不断增强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另外,也可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乡村文化服务平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让乡村文化更加鲜活、多元、开放。
让文明乡风浸润和美乡村,党建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各地应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让乡村处处劲吹文明新风,让乡村成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美好家园。(赵建军)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