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道有名堂 | 海口秀英好俗村重学兴教代代相传

政务   2024-10-22 16:30   海南  


编者按:

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乡土记忆。无论身在何处,故乡的羊肠小道永远回荡在记忆深处。为了更好地留住乡愁,自2023年10月开始,海南省民政厅分阶段分批次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全省新命名乡村道路地名783条,设置三维码地名标志634块。


这些乡村道路的名字由何而来?这些地名的背后又有哪些历史沿革?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特别策划“我们村道有名堂”栏目,深入挖掘道路背后的故事,一线“打卡”乡村道路,全面展现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让美丽乡村“声名远扬”。


近日,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新和村委会好俗村建起了独具特色的路牌、特色村牌。让原本“无名”的村道,一跃成为打卡圣地。


海口好俗村村牌。记者 王威 摄


海口好俗村村貌。记者 王威 摄





10月18日,记者走进好俗村,村口的 “三槐路” 指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三槐书院始建于清末宣统三年,迄今已有 110 余年历史。这座原为王氏宗祠的建筑,堂号为 “三槐堂”,如今已被列为海口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本土地名文化,便取三槐书院的 “三槐” 二字,将这条村路命名为三槐路。


海口好俗村三槐书院。记者 王威 摄



“三槐书院是好俗村最大、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建筑,曾用作学校,给村里适龄的孩子就读初小。”新和村委会副主任王康智介绍,虽然三槐书院后续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仍刻在村民们的心中。



海口好俗村三槐书院内景。记者 王威 摄


走进三槐书院内部,内部厅堂相连,内侧没有山墙,而是由左右两侧共4根柱子承重。“抬梁式”木构架高大、粗犷,本应为北方建筑特色,屋顶脊梁离地约10米,厅与堂的屋面有41垄瓦,这般规制,在古代的海南乡间完全称得上高大建筑。大堂摆放有许多书桌椅,墙上张贴了许多漂亮的字画,靠墙摆着许多书架,上面放置了不少有年代气息的书籍,这古典建筑竟有现代的痕迹。



海口好俗村三槐书院内景。记者 王威 摄





“别看三槐书院已经不再是村里的学校,但仍在发挥等同于古时候的作用呢。”王康智的一句话解开了记者参观时的疑虑,三槐书院并没有废弃,墙上的字画是现在的一些书法大家留下的,而且每周都有许多学校、机构组织小学生来书院读书、写毛笔字。


顺着村道往下走,记者还看到一处以村名著名的村道——好俗路。村名“好俗”取自村子公庙门前楹联“好归仁让,俗尚敦庞”两句话的首两字,源于《易经》中的“元亨利贞”四种美德,体现了世代村民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海口好俗村村史馆。记者 王威 摄



仔细打量好俗路的路牌,它以展开的书本为型,上面还画有古代官帽、毛笔、书卷等元素,市民游客一看路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子。可见好俗村始终秉承耕读传家、重学兴教的传统,文风延绵不绝,代代相传。





来源:南海网

编辑:王   妃

一审:梁小冰

二审:吴一华

三审:李贤荣




往期推荐



楼市“大礼包”来袭!秀英区4个项目热度持续上涨+++


一枚枚圆点贴,贴出共同的荣山寮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