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长久以来都有着乡土情怀,成为一种代代相传、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在枣庄市市中区有这样一家人,从最初几台到如今130余台(套)农业机械,多年来他们三代人不仅见证了枣庄农机发展,也用汗水滋养着热爱的一方土地。
一家三代人的农机路
付瑞川、付国父子居住在市中区西王庄镇付刘耀村,当记者提及他们父子时,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我们家的农机最早要从我爷爷那时候说起,在70年代我爷爷是全公社最小的‘拖拉机手’,我从小也是在爷爷、父亲的熏陶下,对农机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可以说对农机的热爱刻在了‘骨子里’。”付国说。
记者了解到,付国的爷爷退休后开了个拖拉机修配铺,从事维修服务的同时也承接农作物收割作业。付国的父亲付瑞川自幼耳濡目染,跟父亲学会了驾驶拖拉机和修配技术。随后几年付瑞川在外开了多年大车,见识到先进的农机装备后,加上对土地难以割舍的情结,决定回到村里成立合作社。2013年,他组织了当地一批技术熟练、有志农机事业的个体农机户,以带机入社或现金入股的方式,组建成立了富源农机专业合作社。
“我大学毕业后,就决定返乡创业,先是做了几年生意,后来看到父亲一个人打理合作社确实忙不过来,我就回来给父亲帮忙。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与父亲沟通,特别是对现代智慧农业和对合作社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划,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付国说。
农机服务跑全国 一年在外最少8个月
讲起父亲付瑞国购买农机时还有一个小插曲,付国说:“2011年的时候,当时我22岁,母亲就考虑要在城里给购买房子,与父亲商量后他也同意,可最后为我买房的钱还是被父亲拿去买了农机。说实话我当时高兴的是家里添了新农机,但不是很理解父亲。”当付国大学毕业后真正参与到合作社工作时,他才理解父亲当时的做法。
11月10日,记者在富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仓库内看到各种农机摆得满满当当,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植保机、打捆机等一字排开,连同各种深松、清粮、脱谷、平地等机械,俨然是一个“农机博物馆”。
付国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目前咱们合作社成员57人,服务农户1.5万户,拥有优良农机装备136台套,资产总额达到1600余万元。托管土地3.2万亩,解放农村劳动力约1.1万人。”据悉,富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不仅局限于周边,还会前往内蒙古、江苏、河南、河北、安徽等多个省份。付国说:“每年从3月份起到11月份左右,咱们合作社的农机都会在外忙碌,与当地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打农业生产时间差,忙碌于各个省份之中。”
补齐短板多元化发展
多年间的管理让付国深刻意识到,农村土地经营面临新的课题、农业产业模式面临新的选择、农民职业的分化已经显现,农村、农业、农民对现代智慧农业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他逐年补齐合作社短板,促进合作社多元发展。
据悉,富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以耕、种、管、收、储、育等为主的全程农机作业服务,并建立了2200亩的“全程农机化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了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农机装备服务中心”“粮食烘干服务中心”“信息化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服务中心”“农资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园、四个中心”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付国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就看着乡亲们在土地里辛勤劳作、靠天吃饭,不仅农业产量低,而且繁重的劳动让许多老年人不堪重负。如今咱们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相关的农业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以往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在种植标准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种植精准化、智能化。今后我将继续秉承‘科技兴农,农机先行’的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在广阔农田中奉献青年力量!”
据悉,今年是付国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第11年,作为一名“新农人”,他把青春挥洒在家乡的土地上,充分发挥专业所学,大力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一站式”土地托管服务。此外,他还兼任中国农机化协会理事、中国农机化协会大学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组织和吸纳志同道合的青年大学生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中来。个人先后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省市级“乡村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记者 孙越
来源:枣庄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