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闪耀——一名瞭望台通讯员在221基地的往事

文摘   2024-12-16 17:37   青海  
、。





编者按






让每一个热泪盈眶的故事还原,让本源处的光明映照每一个后来者的路途。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建成开放15年来,先后拜访陈能宽、于敏2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拜访了胡思得、宋家树等13位两院院士和李鹰翔、王菁珩等200余名基地创业者和亲历者,撰写专访文章200余篇,系统整理挖掘了英雄元勋、普通一线工作者为“两弹一星”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两弹一星”形成的红色密码。

用岁月的沉淀丈量理想,用文字的魅力描绘人生。纪念馆公众号开辟新栏目《凡星闪耀》,将根据内容持续更新,敬请关注。热忱欢迎各位前辈和专家学者惠赐佳作。让我们从故事中看60多年前激扬在青春里的坚强,重温那些没有装饰、没有雕琢的高亢豪迈的生活场景,寻找凝结于凡者眉间从不言败的坚毅力量。
投稿邮箱:422710770@qq.com



一名瞭望台通讯员在221基地的往事



金银滩草原,距西宁市有一百余公里,位于青海湖东北面,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东面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系西汉王莽秉政时期所建。金银滩大草原,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221基地所在地,在221基地有一支因221基地的诞生而诞生,因221基地撤编销号而不复存在的英雄而神秘的221基地消防大队,而我就是这支神秘队伍中的一员。

1974年底,19岁的我被县武装部征招,应征入伍,和大通籍25名新兵怀揣着满腔从军壮志,走进了省消防总队设在互助县城关镇的新兵集训连,接受百日训练。经过三个多月的刻苦集训后,己具备一名消防军人素养。1975年3月5日新兵下连,我被分配到国营二二一厂消防大队。进入连队后,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保密守则,“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给家里写信,信件要通过层层检查,不准写部队代号、番号、驻防地,信件只能表达个人感情,诸如“一切都好”、“请家人放心”、“父母大人保重身体”、“兄弟姐妹好好读书”等等,人人都是一样的文字语言。

我被分配到通讯暸望台成了一名通讯员,这座通讯瞭望台当时在221基地可以说是最高的一个建筑。瞭望台四周空旷辽阔,站在瞭望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厂区内南来北往的车辆、步履匆匆的工人、骑自行车的职工、家属区里饲养的鸡鸭、依南北往的铁路、远处金银滩大草原上的牛羊、常年冰雪覆盖的团宝山……

在瞭望台,每天由一名班长和三个战士轮流昼夜交替值班,用两架高倍数军用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观察221基地从司令部到十八厂区,以及厂区周围的火情、敌情以及不安全因素。通讯员这个岗位虽说人少身闲,但对221基地来说事关重大,既是221基地的眼睛,又是221基地的耳朵,责任十分重大。

记得有一次我值夜班,大约深夜三点多,我手握望远镜向农牧处方向望去,夜色中好似有闪烁之光忽明忽暗,夜色覆盖下看不见有烟雾飘动,我打开窗户仔细观察,那闪动的火头清晰可见,当即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了一个念头,是火光,那是农牧处民房着火了,于是我拿起电话机向大队部报告了情况,张大队长询问是否观察准确,并命令继续观察,确定一下,我毫不犹豫地坚定自己的观察结果,很自信的又报告了火情情况,挂断电话,继续仔细观察,不到五分钟警铃声中一台消防车施出车库,拉响警报向农牧处方向直奔而去……

警笛长鸣,红色的顶灯闪烁,打破了夜的宁静,不大一会儿消防车顶灯不见了,我专注向消防车奔去的方向观望,可啥也模糊了。事后查明起火原因,是农牧处住民房的职工冬季电炉子取暖造成的。那时候的许多家庭为了美观,为了时髦用废报纸糊墙面,冬季高原寒冷难挨,用电炉子取暖,时间长了,电炉子烤着墙面报纸而起火,轻则烧毁家当危及生命安全,重则屋毁人亡损失惨重。谈起这件事情张大队长说:“虽然这是初起火灾,但由于瞭望台发现及时,报告准确,所以消防队员才能及时到达消灭火灾,没有给群众造成巨大损失。

这个瞭望台,很大程度上磨砺了我的心灵之旅、从军之旅和人生之旅。221基地的一草一木、厂房工号、标志性建筑,都成了我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记。



作者:原221基地消防大队战士 吴金仓











责编:郑    榕            

审核:王秀娟

监制:杜文林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走进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同宝路10号

参观预约:0970-8644918


青海原子城纪念馆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伟大精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