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始终是熠熠生辉的主题。2025年新春佳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方言话非遗》系列节目应时而来,它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方言与非遗相互交融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礼赞,更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生动践行。
乡音:镌刻地域文化的独特印记
汉语方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粤语铿锵、温州方言古朴、赣语景德镇方言醇厚、安顺方言质朴,这些各具特色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在《方言话非遗》节目中,方言成为了讲述非遗故事的生动媒介。
粤语讲述佛山醒狮时,铿锵有力的语调,仿佛将人们带回到热闹非凡的节庆现场。佛山醒狮起源于唐代宫廷狮子舞,在宋朝盛行,历经岁月沉淀,狮头制作愈发精美,工序超千步,融合粤剧脸谱,色彩绚丽。醒狮舞动,象征着吉祥、勇敢,每一次腾跃都是岭南文化活力的迸发,粤语的独特韵味让这份文化的感染力愈发强烈。
温州话在介绍乐清细纹刻纸时,将其细腻温婉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乐清细纹刻纸源于民间“龙船花”,传承七百年,工艺精巧,线条细若游丝,在温州话的轻声细语中,人们能深切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婉约细腻,体会到民间艺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方言不仅记录着非遗的发展脉络,更赋予了非遗鲜活的生命力,让它们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不断传承。
非遗:传承民族精神的璀璨明珠
中国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江西景德镇青花瓷,历经唐宋初绽、元代精进、明清鼎盛,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卓越品质,成为中国瓷器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青花色雅而艳丽,器形灵动且光洁,每一件青花瓷都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对美的不懈追求。
江苏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源于宋元,兴于明代。精选的泥料,经过匠人们精心打泥片、拍身筒、陶刻装饰,化为形态各异的紫砂壶。这些紫砂壶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是艺术品,它们与中国茶文化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贵州安顺蜡染,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古朴的图案,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连接民族与世界的文化纽带。这些非遗项目,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精神内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推动文化建设的有力引擎
方言话非遗,打破了非遗传承的时空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非遗的传承培育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方言话非遗,将现代传播手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呈现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方言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将持续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华语方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