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国际铁路港,随处可感成都对外开放的时代脉动:一列列满载货物的国际班列从这里进港、出港,将“成都造”“四川造”运往全球,连通成都与世界。
将指针拨回11年前,站在城市转型的“十字”路口,青白江选择将港口作为突破口,融入时代发展洪流。“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港口的历史,变西部内陆地理劣势为出口欧洲前沿主阵地优势。
从创新“探索”到“蓝图”渐现再到“高质量发展”,青白江既是时代的“弄潮儿”,也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纵观世界城市发展,行驶在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既要考量“稳与准”,更要把握“近与远”。
致远,是每个远行者的梦想,但“何以”却最需思考。
何以致远?青白江,一座陆港枢纽之城的崛起,或许能找到答案。
很多到访过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调研团和政府招商部门都向青白江区咨询过一个问题,当初如何将TCL招引到此。
面对这个问题,答案几乎众口一致:除了政府精心谋划外,更得益于时代给了青白江这个机遇。
2016年,面临运输降本增效“瓶颈期”的TCL在全国范围寻找产业转移地。初登国际舞台的青白江成为其备选地之一。
很快,一份与传统海运进行对比的成本清单摆在了TCL决策层面前:相比海运,中欧班列时效更快,以成都到波兰罗兹为例,海运需要45天至50天,通过中欧班列仅需10天至15天;相比空运,中欧班列运输成本更少,可节约五分之四。
这份降本增效的清单很快促成了合作,2016年3月,成都中欧班列“TCL专列”搭载着41个整柜货物从青白江出发;2021年,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地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6年时间,TCL成都青白江工厂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
企业和城市双向奔赴的背后,是青白江区抢抓开放机遇,以国际化视野推进枢纽建设的“关键棋”。截至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的运行格局,连通境外113个城市。
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坐标,联通世界的“通道动脉”凸显出蓬勃活力。据悉,成都国际铁路港聚焦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引进超千亿元重大项目近200个,正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重要承载区。
一个目标 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
今年6月,青白江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通过的《关于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中展现青白江风采。
主动融入新时代开放大局,青白江以奋进之姿展现陆港枢纽建设的担当作为。据悉,到2027年,青白江区将力争实现经济总量迈上千亿级台阶。世界一流铁路枢纽初步建成,亚蓉欧大通道、衔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联系东盟和欧洲的主要枢纽以及亚蓉欧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初步建成。
以通道建设延展构建为发力点,在做强“枢纽+”的道路上奋楫扬帆。这是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的务实之举,也是青白江抓住机遇的探索写实。
9月12日,全国首趟“越滇蓉欧”全铁货运班列首发。这是全国首趟串联越南、云南、四川直达欧洲的全铁货运班列,进一步强化了成都贯通亚欧、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集散地功能。值得关注的是,这是继今年4月全国首列“中老泰马”全铁快速直达货运列车后,不到半年时间,成都国际班列再次新增全国首趟“越滇蓉欧”全铁货运班列。通过“存量稳固、增量拓展、前瞻布局”构建起“一带一路”大通道新格局,释放四川开放发展新动能。
高标准建设国际铁路枢纽释放出无限潜能。当前,青白江区外贸结构从纯生产型向贸易型为主、生产型稳步增长模式转变,去年更是实现了外贸进出口额419.7亿元,同比增长37.5%。
一条道路
产业基础与制造强区“双叠加”
提及产业二字,青白江都绕不开“转型升级”。作为国家“一五”时期西南第一个工业专区,青白江区工业门类较为齐备,有着优质的产业基础。
“这是青白江区的优势所在,也是青白江城市能级提升的支撑和核心。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必须充分挖掘。”青白江区相关负责人直言。
选择走怎样的路很关键。“转型升级”的机遇遇上“制造强区”的理念,青白江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思路便明晰了起来。
近年来,青白江区借力产业基础的优势,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3年,青白江区工业创造了全区21%的经济总量。
作为青白江装备制造产业的“链主”企业,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既是青白江产业基础的“受益者”,也是青白江区“制造强区”的“见证者”。
“与青白江共成长。”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青直言,“制造强区”战略引领,加大了对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到成都建厂,形成了就近配套关系,让企业实打实感受到了“红利”。
注重制造业的集群发展是青白江区“制造强区”的主要路径。“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条等举措,打造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青白江区主要负责人说。
同样感受到青白江区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还有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助力青白江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积微物联正以工业互联网赋能青白江区高质量发展。
积微物联通过成都达海产业园,以园区的运营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为四川鑫固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金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博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成都浦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大宗物资的仓储、加工、运输、管理、电子商务、政策咨询、资源回收等多种服务。而这些因积微物联而联系在一起的企业,自然将青白江区作为投资兴业的首选。
“企业在借助积微物联研发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如积微数码仓系统,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在青白江区形成了产业集群,这是双赢的局面。”四川金大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目前,青白江形成了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成都欧洲产业城3个主导产业园区。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集群也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青白江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97.35亿元,其中,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主要产业产值370.1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4.4%。
双重优势叠加的背景下,青白江工业强区目标愈发清晰:到2025年,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2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单位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行业标准以下,成功创建5个省级以上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到203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全面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形成势。
笃行实干担使命,赓续前行赴新程。从老工业基地到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这里未来可期。
来源:成都日报、成都青白江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