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对外表达的很多创业故事和方法论,其实和他们实际的成长轨迹大相径庭。
Sam Altman 建议直接做大项目,但他起步是从小项目 Loopt 开始的。 Elon Musk 建议做改变世界的硬科技项目,他自己却是先做互联网创业赚钱 (Zip2、PayPal)。 Peter Thiel 建议创业者不要上大学,但他自己呢:斯坦福本科+法学院+顶级工作经验。
YC 最近的一起播客,两位合伙人 Michael Seibel 和 Dalton Caldwell 深入剖析了三位硅谷标志性人物——Sam Altman、Elon Musk 和 Peter Thiel 的创业历程,揭示了他们当下给出的建议与实际成功路径之间的差异。
作为 Y Combinator 的资深合伙人,Michael 和 Dalton 的观点极具洞察力,他们提醒创业者:即便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也都是从最基础的第一步开始,循序渐进地达到今天的高度。
文章转载自「Spark Lab 创造涌现」的编译版本,Founder Park 略微调整。
01
成功人士的「言行不一」
迈克尔:好, 今天我和道尔顿要谈谈为什么那么难以复制你的创业偶像。道尔顿, 这个话题就交给你了。
道尔顿:在我们这个行业,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成功人士给出看似合理的建议。但有趣的是, 这些建议往往与他们自己成功的路径大相径庭。这就是典型的"听我说, 别学我做"的案例, 或者说是"听我说, 别学我过去的做法"。每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 总觉得有些尴尬。
迈克尔:更有意思的是, 我们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年纪, 亲眼见证了这些人的成长历程。
道尔顿:对, 我们很清楚他们的故事。
迈克尔: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些建议时, 就会觉得很奇怪——这根本不是你走过的路啊。
道尔顿:是啊, 你在告诉别人走一条完全不同于你自己当年选择的路。
迈克尔:但对 20 多岁的年轻人来说, 他们只知道这些人成功后的样子。为什么要去考证呢? 他们觉得照单全收就好了。那么, 我们今天要谈谈谁呢?
道尔顿:我们可以举三个例子, 都是我们或多或少比较熟悉的人。首先是山姆·奥特曼, 我们共事多年的同事。其次是埃隆·马斯克, 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最后是彼得·蒂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几个例子。
迈克尔:这里要说明一点, 我们并不是说他们给出的所有建议都是错的。他们确实提供了很多很棒的建议, 考虑到他们的成就, 把他们作为榜样也很合理。但如果你想知道怎样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 可能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02
Altman:从 Loopt 到 OpenAI
道尔顿:让我们从山姆的例子开始说起吧,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我们关于他的事。大家要知道的背景是, 山姆曾经是我们的同事, 我们一起共事了七年, 天天见面。所以我们对他很了解。
迈克尔:对, 我第一次见他还是在 15 年前呢。
道尔顿:我是在他离开 Y Combinator 之后才认识他的。总之, 我们认识他很久了。他最近发表了一些观点, 说他不太确定自己在 YC 工作时给出的一些建议。比如说, 他现在觉得创业可能有更好的方式——比如一开始就要有更大的野心。没错, 筹集大量资金, 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 建立一个需要多年时间的实验室。这确实很酷。
道尔顿:这个策略对他来说效果很好。很多人都在问我们这件事,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但我们还是需要讨论一下故事的来龙去脉。
迈克尔:接下来是埃隆的例子。他说类似"在现实世界中工作比在网络上编程更令人兴奋"这样的话。
道尔顿:是的, 他说创业者的野心不够大, 他们应该去拯救世界, 探索太空。
迈克尔:说实话, 我并不反对这种想法。这确实很酷, 我也希望创业者能这样做。但重点是, 这并不是他最初的创业经历, 我们待会儿再详细说这个。
道尔顿:还有蒂尔, 他给出了很多建议, 都很不错。但我们要指出的是他那个"不要上大学"的观点。这个观点当然也有其合理之处, 但这完全不是他自己走过的路。
迈克尔:让我们具体看看他们各自的经历。首先说山姆, 他的第一家公司并不是 OpenAI, 而是一家叫 Loopt 的公司。这是他从斯坦福辍学后创立的。
道尔顿:对,他是从斯坦福辍学的。
迈克尔:然后他加入了 YC,之后为 Loopt 筹集了资金。Loopt 是一个移动社交产品,可以看到朋友们在城市中的位置,这还是在 iPhone 之前就推出的。他当时筹集的资金并不多,团队也很小,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他充分利用了 YC 的人脉网络,以及在 YC 基础上建立的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这让他的职业生涯非常成功。
道尔顿:现在人们很少谈论 Loopt 了。看这个视频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不过你可以去搜索一下,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产品。这个经历对于塑造如今的他来说极其重要。他之所以能建立起改变世界所需要的人脉网络,恰恰是通过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创业历程——就像你的创业经历,还有我们许多同事的经历一样。在那个年龄创业,做出那样的成果,这都是很标准的路径。
迈克尔:是啊,很有意思吧?上一所好大学,加入 YC,创办一家创业公司——正是这样的经历最终孕育出了 OpenAI。
道尔顿:我们强调这一点是想让大家记住,在 OpenAI 之前,他的起步其实很普通。如果你真想效仿山姆,就不应该一开始就想着建立实验室,筹集上亿美元,因为这根本不是他的起步方式。
迈克尔:而且说实话,99.9999% 的创业者也没法复制现在的山姆从 OpenAI 开始的路径。
道尔顿:连山姆自己都没法复制这条路径。
迈克尔:这一点很重要。我确实遇到过一些天赋异禀或者有独特优势的人,我给他们的建议就会完全不同。如果你真有这个能力,那很好,可以考虑。但如果没有,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这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呢?
道尔顿:确实,很多人被他那个"也许应该筹集 1 亿美元"的建议影响,但实际上这些人根本筹不到这么多钱。
迈克尔:所以为什么要纠结这个呢?
道尔顿:这对这些人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
迈克尔:是啊,如果有人认为"既然筹不到 1 亿美元就别创业了",这种想法太不切实际了。好,接下来说说埃隆,你熟悉他的故事吧?
03
Musk:赚钱,然后去火星
道尔顿:是的,我其实是直接从埃隆本人那里听到他的故事的。我之前见过他。我来讲讲他亲口告诉我的经历。当然,根据我和他的接触来看,他对自己的经历的描述可能也不完全准确。
但他告诉我说,他创办 Zip2 和 PayPal 的原因很简单——他想赚很多钱。他说:"我这辈子想做的就是探索太空,而我知道要去太空就需要很多钱。"他对我说的原话是——我保证这是他的原话——"我的计划是死在火星上,而不是在撞击时。"我能看出他经常用这句话,这是个很好的笑点。我想他在其他采访中也说过这句话。
他说:"我来到美国,来到硅谷,正赶上互联网泡沫时期。我很清楚我需要钱,所以就在想怎样才能快速赚到钱。"这就是他当时告诉我的,非常坦诚。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做科技创业,他所有的创意都是围绕着如何用常规方式建立最成功的公司。他的想法其实很传统,不是什么硬科技(注:这里主要指 Elon 的创业更多是组合式创新,而非完全的颠覆性创新)。
迈克尔:也不是那种需要一开始就投入 1 亿美元的项目。
道尔顿:是的,虽然他为 X.com 确实筹集了很多资金,但基本上还是走的标准创业路线。后来他利用这些公司的成功、建立的人脉网络和赚到的钱创办了 SpaceX,这确实很酷,干得漂亮!然后他成为了特斯拉的投资人。如果你了解特斯拉的历史就知道,他多次不得不从自己的支票账户里掏钱来拯救公司。如果他不是一个极其富有的人,特斯拉就不可能存在。
所以当我知道这些背景,特别是亲自听埃隆讲述过这些,再看到人们试图效仿"现在的埃隆"时,就会觉得很奇怪。他们想要按照埃隆说的话去生活,但有趣的是,连埃隆自己都不是按照他现在说的话去生活的。
迈克尔:但我要说,这种两步走的计划其实很了不起,是个好计划,而且他确实做到了。我甚至觉得埃隆的做法更令人佩服。创办两家公司,卖掉两家公司,有足够的财力去创办自动驾驶汽车公司和火箭公司——如果你有这个魄力去做,那真的很棒。
道尔顿:没错,关键是要认识到你必须从第一步开始。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都需要从第一步开始,即便第二步听起来更吸引人,也不能跳过第一步。
迈克尔:所有普通人都是这样,包括埃隆在内。
道尔顿: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的埃隆也只是个普通人。
04
Peter Thiel:斯坦福的「辍学导师」
迈克尔:说到第三位,彼得·蒂尔,年轻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他对大学教育的批评,质疑是否有必要上大学。这个观点...
道尔顿:完全合理的批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
迈克尔:但他自己是上过大学的,而且不仅仅是上了大学。他不仅读了本科,还上了法学院。
道尔顿:对,他在斯坦福完成了本科和法学学位。
迈克尔:他还在著名的法律事务所和银行工作过。你可以说他现在是在告诉人们避开他自己所经历的所有痛苦。但在指导创业公司的过程中,我学到一点:如果不让创业公司经历一些痛苦,他们反而更难学到东西。也许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塑造了他们。
道尔顿:我们确实无法做对比实验。也许他们会讨厌我们现在说的话,但如果有一个平行宇宙里的蒂尔完全跳过了大学教育,却依然成为了现在这样的人,那他的论点就站得住脚了。但我的感觉是,那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成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迈克尔:好吧,即便我们撇开社会学分析不谈,你至少应该知道他并没有走他现在建议的那条路。这是事实,你可以自己判断这意味着什么。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给出与自己实际经历不符的建议呢?
05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行不一」?
道尔顿:我觉得我们应该总是相信人们的善意。我是真的很努力地这样做。
迈克尔:尤其是这三个人。
道尔顿:对,他们都是很棒的人,他们是真心想帮助别人。我认为这些建议都是出于好意。我想可能是他们已经太习惯自己的成功故事,反而对它视而不见了,就像任何人都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来时路一样。他们更多地是在根据现在的信息,思考他们现在会怎么做。
迈克尔:我想说得更具体一点——我觉得这些建议很多时候其实是他们希望能穿越回过去告诉年轻的自己的话。比如说,山姆是我见过最出色的融资高手之一。我时常在想,如果他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尝试为更宏大的事业筹集更多资金,或许在 OpenAI 之前就能成功。
道尔顿:对,他在 2013 年左右就在研究核能项目。
迈克尔:而且他在 YC 待了很长时间,他本可以更早地离开 YC。对彼得·蒂尔来说也是如此。说实话,我发现自己有时也会这样——给出一些建议,想着"哦,我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想帮助人们避开我们经历过的弯路。"
道尔顿:确实如此。
迈克尔:所以我认为这些建议都是出于好意,但棘手的是,如果你不去深入了解事实,你就不知道真实的来龙去脉。那么在 YC,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毕竟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创业伤疤。
06
如何避免这个误区?
道尔顿:我们很清楚这一点,而且我们确实在努力避免。
迈克尔:说不定以后也会有人制作一个类似的视频来讲我们呢,对吧?
道尔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每期创业营开始时,都会向创业者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在创业之前做过什么,犯过什么错误,所有的经历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我们非常坦诚。我觉得这确实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把我们当作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了解我们的完整故事。
迈克尔:让他们知道即使犯了那么多错误,依然可以做成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道尔顿:所以在选择性接受别人的建议之前,最好先对他们的完整经历有个全面的了解。这很重要。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人们更了解我们的背景,可能会对我们在这些视频中说的话有更深入的理解。
迈克尔:完全同意。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正如你提到的,我们经常会思考:如果是给和我们很亲近的人建议,给我们的孩子建议,或者给朋友的孩子建议,我们会说什么?当你把建议个人化,让它变得真实具体,你可能会变得更谨慎,更务实。有时候你也可能会更愿意尝试一些新想法。比如说,我确实会建议我的孩子上大学。
道尔顿:对,没错。
迈克尔:说实话,我自己在大学时并不太喜欢那个环境,对我就读的耶鲁大学也不是特别印象深刻。但如果看看事实:我在那里遇到了我的联合创始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如果说耶鲁只给我带来了这一件事...
道尔顿:那也值得了,这改变了你的人生。
迈克尔:是啊,即便这是耶鲁给我的唯一一件礼物,但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道尔顿:要是我们能做个对比实验,看看不上大学会怎样。但 bro,我觉得如果那样的话...
迈克尔:我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确实如此。所以我可能会告诉他们去上大学,值得一试。
道尔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有孩子,我真的很努力地确保我给创业者的建议,或者在这些视频里说的话,和我会告诉自己孩子的完全一样。我不会为了博人眼球就随便说些标新立异的观点。
迈克尔:你知道吗,PG(Paul Graham)也经常这么说——说实话、说你真实的想法,要比编造一些更容易。
道尔顿:对,因为你得记住所有编造的细节,太难了。
迈克尔:确实很难。我的想法是,如果这个建议适合告诉我的孩子,那么对你们来说可能也是好的。最后一点,这可能有点难理解,就是当你在看视频或者阅读内容时,我们没法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个性化建议。
道尔顿:是啊,我们只是在对着虚空说话,根本不知道谁在看这个视频。
迈克尔:但当我们和创业公司一对一交流时,每个建议都是量身定制的。我们会研读他们的申请材料。
道尔顿:对,我们面试过他们,把他们招进了 YC。所以我们的建议都是高度个性化的。我们经常会了解到一个人的特殊背景,然后把这些因素整合到我们的建议中。
迈克尔:让我说得更直白一点——我们经常会根据某人的具体情况,给出看似与 YC 标准建议相矛盾的建议。不过平均来说,我们给出的建议大约有 80% 是相同的。
道尔顿:举个例子,如果某个人已经是连续创业者了,比如像山姆那样,而且我们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我们也认可他的投资能力,那么也许采用他在 OpenAI 那样的路线就完全正确。我觉得这很明智,他应该那样做。
迈克尔:实际上,我们确实遇到过这样的人来参加 YC,我们也给过他们不同的建议。我们会说也许确实应该筹集更多资金之类的。
道尔顿:是的,如果你能往自己的公司里投入数百万美元,那当然可以这样做。但这并不适用于大多数人。
迈克尔:所以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试图控制自己的一个方法是,要搞清楚每个创始人的个人优势是什么,然后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这种事在泛泛而谈时很难做到。最后,我们要向山姆、埃隆和彼得致敬,他们确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尔顿:他们的筹资能力比我们强一千倍。他们真的非常擅长筹资。
迈克尔:但如果你想成为下一个他们,花点时间去了解他们的真实历史,我觉得这会对你很有帮助。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