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最近的崩盘及员工维权事件,给整个车圈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便这个冬天不乏暖阳照耀,还是让整个车圈的从业人员都感受到了这个圈子的寒意。加上最近一年高合、合创、合众等多个品牌的变故,以及飞凡被整合,无一不都在说明:
新势力能活下去是多么不容易。
欣喜的是,几个头部新势力在最近一两年都跨过了“初赛圈”门槛,小鹏和蔚来在今年都迎来了十周年纪念,理想是第九周年。最近,今年车圈最大的黑马——零跑,也迎来了九周年的庆典。
尤其是看到零跑所拍摄的一条极富质感的宣传片,当中为超4500名工程师拍摄了一张合影,并且一起回顾了创业历程。零跑这九年来的创业不易,亦为整个车市带来了一丝暖意。
今天的零跑,不但有足够的销量回笼现金流垫底,自研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海外扩张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比之前提高了几个档次,审美能力也击中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心。
回到零跑创业的最初,应该很少有人会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前段时间合创传出不好的消息时,很多人都提出疑问,为啥零跑能大踏步向前,而哪吒却走向了另一个分水岭?为啥落后的那些品牌们不能学学零跑?尤其是——不都说零跑靠“卷”出位,这个很难么?
我们今天就来详细聊一聊:为什么零跑的“卷”,你学不会?
01
零跑之“卷”:一种内生之力
“卷”是业界形容零跑的一个关键词,但在零跑9周年的节点上,我们先对“卷”再做一个更为深入的解读。
“卷” 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除了形容一种形态和包括书卷这样的名词之外,更有“向内”的意思。
《诗经·大雅·卷阿》中写:“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其实,就是一种向内的动势。
零跑的“卷”绝不是简单的“以价取胜”,而是一种“向内之力”,尤其是这次 9周年视频当中对工程师精神的致敬,也正是向“内生力量”的致敬。
回顾朱江明作为汽车圈内“年纪最大的连续创业者”的心路历程,零跑的诞生,也正发自于一种“内生的力量”——这也正是现阶段中国技术和中国企业突破的路径和方向。
所以,零跑的“卷”并非“价格之低”,而是源自格局:不是你想学就学得会的。
回头来看,零跑绝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企业。
几年前,在最早的车型上市一段时间后,每个月的销量才一千多台,当时举步维艰的零跑也采取过“壮士断腕”的战术,裁掉了部分研发员工,节约开发成本;迅速调整销售价格和政策,推出更有力的新产品,才慢慢恢复过来。
然而真正让人动容的是,在恢复过来的第一时间,零跑就挨个联络到了曾经被裁掉的员工——如果他们在外面过得不好,公司欢迎他们回来继续发光发热。
今天的新车发布和公关宣传,我们已经见惯了各个品牌的高管口无遮拦,“领先对手XX年”等各种拉踩金句层出不穷,而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零跑几乎从来不提对手,也不去蹭车圈热点。
当车圈各个品牌饭圈文化凸显,各种KOL、KOC抱团维护品牌利益时,也很少听到零跑这方面的声音。在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都知道拒绝这些诱惑有多难。但零跑一直在埋头做事,低调做人,靠的不是“铁粉”,更多是“自来粉”。
内在价值观相匹配的你就来,不认同的也不勉强。
这个时代,用户要的是“你替我说话”,而不是“你教我做人”。
02
零跑不是“半价理想”
当我们复盘尤其是C16和C10的成功时,很多人都会说一句:“这些车型的销量暴增,无外乎就是做了个理想的平替”。但我们却认为:
零跑除了个别车型、某个局部特征像理想的车型外,其实整个零跑的运营和管理模式都跟理想汽车没有任何关系。
与其把零跑比喻成“平民版理想”,不如说它更接近“下一个BYD”。
在零跑C11刚推出时,大家都知道当时的零跑用了很多自研和自制的部件,包括三电、车机、灯具、座椅……
比亚迪能在今天被推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强大的自研自制能力,平均每个车型的50%的零部件都能自制,个别车型还能达到70%的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它强大的成本管理能力,可以让他们源源不断地推出更多更具有性价比的新车型。
零跑也同样是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相信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更多由零跑自制的关键零部件;在车型开发上,从流程和管理上去挖掘成本空间,源源不断地推出更具有性价比乃至品价比的新车型。
不了解零跑的人只会说一句“半价理想”,却不知道其实零跑更像是在“博采众长”。
比如以IT企业大华为背景的零跑不仅推崇华为的IPD流程,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流程价值创造,也会学习理想的以产品线为核心的产品开发管理模式,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墙”,高效率的推进新产品开发的速度。
很多人也许还会质疑,零跑发展这么快、也是IT企业出身,是否也会像一些IT企业那样,缩短产品开发流程,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引发产品质量隐患?
这样的顾虑才是大可不必,因为在现有所有量产的车型上,零跑的开发周期接近于传统燃油车的开发标准和要求;同时,因为拥有大量的自研平台,让更多的验证数据和节奏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会更有利于把控开发的质量。
所以今天的零跑在传统车企眼中像个新势力,但在新势力这边,其实严谨缜密和体系力,却又更像传统车企。
03
对于未来的零跑,还有什么样的期待?
首先就是,在即将通过B10推出LEAP3.5架构下,零跑还能玩出什么新的花样?
在巴黎车展上,我们只是看到了B10的外观,对其内饰和其他技术参数还没有更详细的了解。尤其是在LEAP3.5架构上,零跑的成本、体系还将会拥有什么样的优势?相信我们很快就能知道答案。
其次是,在A/B/C平台基础上衍生出来的D平台,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产品?
光看字母D,就不难让人联想到D级车,零跑目前已经拥有了A/B/C三个级别的汽车,也拥有了轿车、SUV、微型车等类别,究竟还会不会有更大更高级的D级车?D级车究竟会是轿车、SUV还是MPV?也许在明年就会看到蛛丝马迹。
此外,销量的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产能的紧张,零跑会怎么来缓解这个矛盾?目前单工厂运营肯定满足不了用户提车的需求。除了大家已经知道的金华工厂、(在建)钱塘工厂外,会不会还有更先进的智能化工厂出现来满足日益扩张的产能需求?这也是个值得期待的事情。
销量上的悬念同样巨大:在今年创下如此佳绩的情况下,明年定多少目标合适?是已公布的50万辆还是会有更高目标?按照现在巅峰时的月均四万台销量,如果继续保持此成绩,那明年老车型至少有48万的年销量。
但不要忘了明年B平台除了已经亮相的B10外,还有两款新车型亮相,假设每个车型都能有月均1万的销量,这里至少还可以增加十几的目标。所以努把力,实现超50万销量,在新势力排行榜上保三争二乃至保二争一并不是梦。
最后,海外合作究竟能为零跑带来什么?毕竟小鹏跟大众的合资主要体现在国内,零跑与斯泰兰蒂斯的合作,除了海外300多家销售门店外,如果还能在欧洲local工厂快速落地新车型,才能显示零跑与斯泰兰蒂斯合作的真正价值和想象空间。
04
驾仕总结
我曾经在这些年写过很多关于零跑的观察。我翻出了五年前写过的一篇《假如新能源品牌都在一个班,谁是学霸?》,令人感慨的是,里面写到的一些品牌,现在都已经草草“退学”。
而谁能想到,当年被我称为“IT领域转校生”的零跑,能够在2024年成为头部新势力中的“学霸”?
新能源市场的开疆拓土,无异于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也只有这份“内生之力”,才能让零跑在九年当中始终保持像朱江明为9周年写的那封信中所说:“简单专注、向上不止”。
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说:
“耐心和持久,远胜过激烈和狂热。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只有初衷与希望永不改变的人,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感谢零跑,即便是在竞争如此惨烈的2024年,仍然让我们看到:依靠践行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即便出发时不被看好,也能赢下一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