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词,一首一个名句,一生必读!
文化
2024-12-25 22:58
河南
从“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铿锵的语言,总是给人以前行的力量。诗词君总结毛泽东最脍炙人口的十首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来体会主席的壮志与豪情吧!1925年,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讲习所时,重游长沙橘子洲头,回忆自己青年时在长沙求学的经历,写下这首热情的《沁园春》。那时,20多岁的毛泽东关心时事,和蔡和森等人组织了新民学会,致力于为中国寻找出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青年毛泽东心境的写照,他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忧国忧民,至今仍激励着无数青年,奋发向前。重阳时节,正值秋日,菊花满地,触目荒凉。古人有“悲秋”的传统,在诗词中,不乏萧瑟、凄清之意。而毛主席一扫秋天的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每每读到这首秋词,只觉得满目黄花的秋天,也让人振奋。这是一幅冬夜行军图,描写的是娄山关激战之后,红军翻越娄山关行军的图景。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全词不足50个字,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心潮澎湃的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再大的困难,再艰难的险阻,只要勇往直前,一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1934年,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这一天,他登上会昌山,写下这首昂扬的词作。“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全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抚今追昔,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热情讴歌人民革命战争,流露出一种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全诗上片用轻松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博大壮美的境界和山河风光,让人向往。下片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每读来,都让人热血沸腾。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占领了南京,欢欣鼓舞的毛泽东写下这首《七律》。全诗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揭示了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的真理。1956年6月,毛主席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此词。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全词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1960年6月,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定和合同,与此同时,新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在严重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依然满怀希望,他借梅花表达此时的心情。在寒冬的风雪中,梅花傲然挺立,昂首“悬崖”,傲视“百丈冰”,誓不屈服。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春天,而梅花却隐于花丛中,微微一笑。梅花的形象和风格,不正是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老一辈革命者的真实写照吗?毛主席的诗词中总是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积极能量,激励人一直努力向前。当你沮丧时,不妨读读这些诗词,可能会给你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