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发儒介绍了安徽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走改革路、打创新牌,扎实推动自然资源领域各项改革落地见效,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NEWS
深化节约集约利用改革 促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成功获批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在制度、机制、管理、科技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省级出台政策40项,形成“规划管控、计划调节、标准控制、市场配置、政策激励、监测监管、考核评价、共同责任”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十四五”以来,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3.77%,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分别提升9.0%、9.5%、11.1%。提高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比例已提升至58%,14项技术入选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全国目录。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
“十四五”以来,全省批准各类建设用地119.54万亩,总量位居全国第6、长三角地区第1、中部地区第1;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04.62万亩,供应总量位居全国第7、长三角地区第2、中部地区第2。优化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落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全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净矿出让”。“十四五”以来,累计竞争性出让矿业权62宗,出让收益547.65亿元。特别是围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出台《加强矿山全生命周期管理若干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矿山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体系。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夯实美丽安徽生态本底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6万平方公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加强对违法违规侵占行为执法,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统一确权登记,1103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完成主体工作,巢湖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公告登簿,实现零的突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完成投资约151.26亿元,其中,十八联圩湿地三期修复工程入围“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和“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遴选实施省级山水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约13.09亿元。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十四五”以来,治理废弃矿山849个、面积10.41万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形成“以用定治”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被自然资源部向全国推广。
深化地质灾害防止体系改革 守牢行业安全发展底线
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实现“技防+人防”联动,地质灾害风险防御更加快速有效。指导黄山市建立人工智能预警模型,将预警频次从“24小时”提升至“10分钟”,预报范围从“县”缩小至“乡”,地质灾害预警更加精准。“十四五”以来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0.84亿元,搬迁受威胁群众1095户3349人,实施工程治理259处,排危除险546处,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283处。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695起,成功避险19起,避免了27户71人伤亡,实现连续8年地质灾害“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