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有没有想过,《黄帝内经》里面为什么几乎只讲针灸,而不讲汤液学?可见在当时靠针灸就可以治好大部分病,而不必像现在这样逢病就吃药。当然,当时的针灸水平一定是比现在高的。针灸的神奇,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让人们遗忘,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针灸哲学基础和一整套辨证治疗方法,作为一名中医生,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我们给予进一步延伸“在皮守皮,在脉守脉、在肉守肉”等。古人是智慧的,他们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我们现在很少有人重视。为了验证古人的思想我临床做了大量的实验。比如带状疱疹的患者,分别采用浅刺、中刺、深刺治疗,效果差异极大。浅刺的时候患者基本可以达到当时见效,止痛效果较好,且疗程短。而深刺效果明显比浅刺差许多,且治疗时间明显延长。而对于筋骨疾病浅刺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内经》言: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无反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浮。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冬为阴。谓阳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针便出之。是以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得其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推内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此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刺远宜深,刺近宜浅”本言的意思是针和病相距较远宜深刺,针和病相距较近宜浅刺。比如足三里针刺可以治疗关节炎,因为足三里和膝关节较近所以针刺就要浅,如果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就要深刺了,因为胃离足三里较远的缘故。“病轻宜刺浅,病重宜刺深”古人对这点早有论述,只是我们没有重视罢了。如《难经》七十一难曰: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何谓也?然针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滑氏曰:荣为阴,卫为阳。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各有浅深也。用针之道亦然,针阳必卧针而刺之者,以阳气轻浮,过之恐伤于荣也。刺阴者,先以左手按所刺之穴,良久令气散乃内针,不然,则伤卫气也。无毋通,禁止刺。上面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病在表在阳我们就要浅刺,病在表在阳的时候深刺不仅无助于表邪的发散甚至有引邪入内之虞。病在内我们就要深刺,病在内浅刺不能引邪外出。大方的条件是取穴位多,用针粗,手法重。大方的适应症有:脑出血、风湿性关节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后遗症(此症多侵犯小儿,用针宜细,随刺即起,刺入亦浅,谓之小儿针法。列入大方,因取穴甚多,有时多至二三十穴)等。小方的条件是取穴少,用针细,手法轻。大都用于新病、轻病、身体虚弱的患者。
缓方的条件是:取穴少,留针时间短,间隔日期长。用于许多慢性而轻微的疾患,如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等
急方的条件是:穴位明显好找,操作简便迅速,针灸后立即见效。取穴不拘多少,随时随地都可救急应用。例如晕车、晕船、急性胃肠炎、癫痫发作、小儿惊厥、晕针较重等。
奇方的条件是:只取一穴,中病而止。例如牙痛针翳风、癫痫取太冲、头昏刺百会等。另外,凡只取一穴,屡次使用,病愈为度,也叫奇方。例如因怒气失眠,屡刺行间;消化不良,常针中脘;腰痛多次用肾俞或委中等。
偶方的条件是:两侧取用同名穴,穴位数目左右相等。用于全身病,使左右经络达到平衡,例如:四关穴、两合谷、两太冲同时并用,或不论采取任何穴必须两侧相同,或穴不同而穴数相等。
(1)配合法:取了一穴,恐怕疗效不著,再加上同样效果的一穴。例如:头项强痛,取了风池,又加天柱;腰腿疼,取了环跳,又加委中。(2)并进法:同时患有两种病。例如患有膝关节炎,还有消化不良,取膝眼治关节炎,加中脘治消化不良,再配上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对膝关节和胃病都起到治疗作用。三穴同时并用,对这两种病都能收到效果。(3)分治法:治疗同时患有两种不相连属病的患者。例如:患了面神经麻痹,又起了荨麻疹。取颊车、地仓治面瘫,又取曲池、臂臑治荨麻疹。曲池行血,又是大肠经的合穴,上通面部。颊车、地仓为胃经穴,荨麻疹多与胃有关联,这样互相配合,互相影响,同时治疗两种不相关联的病,而由穴位使之相通而同时收效。例如:大椎、陶道治阳虚而兴奋督脉,使腰脊强壮。灸膏肓治肺病虚衰。常灸足三里以健胃而增进饮食,强壮身体,或用各种补的手法,使身体转弱为强。
例如:膈肌痉挛,气上逆而打嗝不止,取内关以治胸中,加膻中以利气(为八会穴的“气会”),再加日月由胆经斜上刺入接近膈肌。重用泻法,即可止其痉挛
例如:肝阳上亢,血压上升,头目眩晕,取八会穴的“血会”膈俞,找准穴位,双侧各埋皮内针1支,10秒钟后,血压即下降,屡用屡效。又如:津枯便秘,痛苦不堪,在左腹结穴埋藏皮内针1支,可以当日排便。津枯便秘,又名“脾约”,采取脾经的穴。便秘时粪块多积滞在乙状结肠部,腹结穴直接刺激乙状结肠,这也是百试不爽的,但埋在右侧腹结则效果欠佳。
例如:痰涎壅塞喉间,吐之不出,气被痰阻,呼吸困难,闷塞难忍,用手指抠天突穴,一抠一抬,连续数次,其痰自然吐出。痰涎“聚于肺,关于胃”,可针胃经丰隆穴,用泻法宣通。
例如:痢疾便脓便血,里急后重(又名“滞下”),总像有粪便欲出不出,常去蹲厕所,蹲得腿酸麻木,而起来又想蹲下,蹲下又排不出,痛苦不可名状,可取三焦经募穴石门,配以大肠经募穴天枢,运用泻法,即能消除积滞,减轻症状,针刺数次可愈。例如:脱肛,针长强、二白,灸百会,可使脱肛在短时间内收缩还纳。百会、长强都是督脉上的穴,灸百会是“病在下而取之上”,针长强是“局部取穴”,刺激肠壁。二白为奇穴,可以收缩涩滞已脱出的大肠末端。
子宫脱垂,针维胞穴可剌激子宫收缩,加上太溪为肾的原穴,肾开窍于二阴,对大小便都有调整作用。或加太冲,肝经的原穴,肝脉络阴器,可促进子宫收缩。涩可固脱,须用补的手法。例如:腱鞘囊肿,因扭伤闪挫,多在手腕上起一小包,按之柔软,但不能移位。“著”字与“着”字相通,如“着落”,即固定在一个地方。治法用左手指按紧囊肿的根部,以毫针从四面横刺,随针挤出黏滑液体。几次之后,囊肿自消。
小儿疳积,主要由于营养不良。头大颈细,头发稀而打缕,肚大筋青,形容消瘦。针四缝穴可挤出白色黏滑的液体,每周针1次到3次可以治愈例如:大便闭结,有因胃肠实热的,有因饮食积滞的,有因津液枯而便秘的。《针灸大成》有下法,针三阴交,用呼吸泻法,可通大便。《资生经》治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针石关穴;治小便癃闭,针胞肓、秩边。燥病发于外的,皮肤干枯,皱纹堆累;发于内的,无故悲伤,精神失常,叫做脏躁。内则消耗津液而使便燥。虽有风燥、火燥、热燥的区分,原因总是气虚血少,生热而成燥病。治疗方法为补气生血、滋养津液。取气会膻中以行气,选血会膈俞以养血,采太溪以生津。津液充分,燥病自除。至于脏躁,即为癔病,取内关、神门、巨阙等穴,针后即效。《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有中满、浮肿、尿闭、皮肤湿疹等症,病源在脾和与其相表里的胃经。选用脾、胃的合穴、原穴,如阴陵泉、足三里、太白,以及肾经的水泉等穴,均可通经活络,使脾胃旺盛,肾阳充足,胜湿而去病。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由审证求因到立法处方,有一套完整的规律。用药配方的法则有“七方十剂”,针灸的道理也与此相同,只是把药名改成穴名。治病凭穴,取穴有方,行针有据,则病可愈也。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及疗法,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转载不当,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删除。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招募通知》跟师跟诊跟临床【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中医专业技术培训项目招生中【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首台处方调配膏药机全国20城安装调试!!【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南宁10月18日全国新型膏药、体液膏药、中药泥灸、栓剂、膏方作制培训班”的通知:【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10月27日液针刀中医微创疼痛实战研修班—广州站【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11月4日-西安站】埋线疗法+九针疗法+正骨手法+中医药方学习班-唐治安教授(内附教学视频)【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西安11月15日全国新型膏药、体液膏药、中药泥灸、栓剂、膏方作制培训班”的通知【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北京●11月21日】新脊椎矫正技术实战训练营,全脊椎+四肢关节,线上筑基+线下实战,手法必修课;【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报名热线:
17335378899(微信同步)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