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为何在86岁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世界?一开始,小福星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世间还有什么能比死亡更可怕呢?直到读了她留下的遗言,才逐渐明白她的选择。对于像她这样的人而言,有尊严地离去,比无意义地苟延残喘更为重要。
在遗书中,她写道:“我曾目睹过那样的惨状,所以不愿意那样死亡……”。与其说她抗拒死亡本身,不如说她抗拒被一堆机器维系生命的状态。在她仍能掌控命运的时刻,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优雅地离开。
这样的决断需要何等的勇气与力量!这不是逃避,而是对生命终点的一种主动选择。人到暮年,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份体面。然而,她精心安排的体面告别,却因陈德容的一句话而显得有些黯然。
陈德容提到:“我猜想阿姨的离开,或许是因为平伯伯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了。他们如神仙眷侣般的爱情,确实让人羡慕和感动……”。小福星对此感到不解,将一个女性的体面告别与男性联系起来,是否是一种对女性的不尊重?
琼瑶并非依附丈夫生活的富太太。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圈,爱情只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的每一个决定,最终都为自己而做。
琼瑶,原名陈喆,1938年出生。她的笔名取自《诗经》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倍加珍惜。尽管名字浪漫,她的童年却充满了动荡与艰难。
她出生于湖南,战乱迫使一家人颠沛流离,最终逃到川渝。一路上,她的两个弟弟失散,父母也一度绝望,甚至萌生了全家投河的念头。幸而他们挺了过来,迁居台湾后生活才稍见起色。
虽然家庭背景显得颇为体面——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教师,甚至祖上还有教过宣统皇帝的名师——但琼瑶在家中并不被看好。弟弟妹妹成绩优异,而她在学业上表现平平,尤其数学简直是噩梦。尽管她9岁就开始发表小说,但在学术至上的家庭中,这点成绩显得微不足道。她常常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为此夜夜失眠。
某次数学考试,她仅得20分,老师特地要求家长严加管教。然而回家后,她却发现妹妹因考了98分未能满分而大哭,父母忙着安慰。相比之下,她的20分显得不值一提。琼瑶默默回到房间,写下一封信,表达了对父母的歉意和离世的决心,并偷吞了大量药片。所幸被及时救回,母亲握着她的手痛哭失声。从那时起,她表面恢复平静,内心却依然挣扎不已。
正当生活一片灰暗时,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一位比她大25岁的国文老师。这位老师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让自卑的琼瑶深陷其中。然而,这段师生恋终被学校发现,母亲更是大发雷霆,导致老师被解聘离开台北。琼瑶心碎不已,只能将情感转化为文字,创作出《窗外》。这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并被改编成电影。但她始终未等到老师的“四年之约”,也未能再见。
之后,她与一位支持她写作的男子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并不幸福。对方因写作失败而对她心生嫉妒,并逐渐染上酗酒、赌博的恶习。琼瑶最终选择离婚。离婚后,她遇到了皇冠出版社的老板平鑫涛。
虽然平鑫涛已有家室,琼瑶仍陷入这段感情,并因此背负了第三者的骂名。平鑫涛对她百般宠爱,甚至为她建造玻璃屋顶的房子,满足她的浪漫幻想。他们的感情虽备受争议,却也成就了琼瑶笔下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
琼瑶的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后迅速风靡亚洲,但也引来了许多批评。有人认为她的故事脱离现实,不配称为文学。甚至连她的父母都曾抱怨,她在作品中“批评父母”。然而,这些声音未能阻止她的创作。她用自己的方式,将浪漫和爱情的信念传播给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