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思政 | 郭新:固态先锋,育英铸梦

健康   2024-10-11 21:45   湖北  











导师简介

郭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特聘专家,获美国陶瓷协会学术奖Ross Coffin Purdy Award。主要研究方向为固态离子学,兼任中国固态离子学会理事、国际期刊“Solid State Ionics”编委、国际固态离子学会学术奖评选委员会五名委员之一。曾在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于利希研究中心工作14余年。郭新教授迄今主持、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国内外主流学术会议(如MRS, E-MRS, ECS, MS&T, SSI等)及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如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等)作过80余场大会报告,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图1 郭新教授


深耕学科,引领能源创新潮

2021年由材料学院郭新教授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储能锂离子电池智能传感技术获立项,传感器监测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温度、应力、气体变化,对电池失效早期预警,可大幅度提升电池安全性。郭新教授在华中理工大学博士期间便开始了氧离子导体的研究,从25岁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及在德国工作的14年,潜心于固体材料中离子传导的研究。于2012年回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了“固态离子学实验室”,在固态电池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发展了三类固体电解质材料:氧化物陶瓷、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体电解质、聚合物基固体电解质,设计并成功合成了两类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LiTaSiO5,MOF衍生固体电解质;更进一步,利用原位固态化技术创制了一系列高性能的固态软包电池。郭新教授主持、参与了锂电池众多项目,经过10余年的积淀,终于使固态电池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突破,从实验室研究跨越到了中试研究。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夯实的多学科合作积累为锂电池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2 郭新教授在中试产线做技术指导


为国育才,创新精神铸未来

育人之道,立志为始。郭新老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总是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告诫学生不能根不正苗不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同时,郭新老师也身体力行地践行自己的信念,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回国,坚持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投身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为课题组学生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

图3 郭新教授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为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郭老师一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积极参加创新大赛。基于此,李志勇、付佳龙、王子璇博士等人聚焦车用固态锂电池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参加了厦门市主办的“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正是郭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修改参赛PPT,该团队在经历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激烈地角逐后,最终获得了大赛的三等奖。

图4 郭新教授带领学生参加挑战赛

零下50 ℃也能正常运行,郭新老师团队研发的低温固态电池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该工作由李卓博士和郁睿硕士共同完成。研究过程中发现,添加剂的选择对电池低温性能极其关键,针对100多种潜在添加剂进行不断尝试,但是这种办法极为耗时,甚至让李卓博士和郁睿硕士萌生退意。在实验进展的困难时期,郭老师用他敏捷的思维和独特的想法告诉学生:寻找材料的共性,借助高通量筛选技术预计可迅速、准确地确定所需材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讨论确定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最终研发出了一款准固态低温锂金属电池。

图5 郭新教授团队开发的低温固态锂电池


桃李芬芳,行人无求自成行

在学生职业规划方面,郭新教授也是不遗余力地指导帮助学生,如悉心为学生写推荐信、指导面试技巧等。他激励学生“我命由我,不由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选择犹豫时,他结合自身经历提供宝贵建议,鼓励学生“走出去看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时,郭新教授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团队氛围,带领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如东湖骑行、南武当滑雪等活动,进一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科研压力。

图6 固态离子学实验室团建活动

每一年教师节,实验室学生都会一起制作手工贺卡送给郭老师,并送上真挚祝福。课题组还有个传统,由师弟师妹给毕业的师兄师姐制作“学位帽”——这不仅缓解了毕业生答辩时紧张的心情,同时也留存在他们记忆深处,成为难忘的回忆。实验室里的一句句祝福,一张张照片,一声声牵挂,定格了温暖人心的瞬间;郭老师温润如玉的性格与不遗余力的付出也为学生的科研道路点亮了明灯,引领他们在未来道路上砥砺前行。

图7 历届毕业生及教师节手工贺卡


产学研融合,助力锂电新突围

“做电池研究,符合逻辑的目的就是做出有实用价值的电池”,郭新老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中总是强调学术研究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告诫学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电池研究发展逻辑是从应用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整个进程是按照这种方式层层递进的。在基础研究领域,郭新老师团队发展了两类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同时开发了宽温域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并申报了专利,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支撑了锂电池的发展。同时,郭新老师将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转化为应用研究领域的革新,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入融合。


在固态电池领域,郭新老师一直秉持着开发“高性能电池”的信念,坚持创新驱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直面挑战,致力于解决电池安全甚至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他参与并推动我国锂电突围,为“电动中国”的梦想奠定了基础。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图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尚雯

责编:赵佳艺 尚雯

审核:赵红艳 焦孟雷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帮你更好地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