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奖状
江禾出身音乐世家,师承于广陵派梅曰强大师。从小浸润在音乐的氛围中,他从5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和古琴。古琴和钢琴,来自中西方的两种古老乐器,从外形到演奏形式几乎大相径庭,但江禾则认为,两者在弹奏中有着相通之美。他告诉小编:“可能是因为先学了钢琴,我对于音准很敏感,这对练习古琴也大有帮助。”
本科毕业后,江禾更加坚定地走在钻研古琴的路上。除了启蒙于广陵派,江禾还先后师从于浙派传人徐君跃和蜀派叶氏一脉传人曾成伟。在和不同流派的古琴大家接触的过程中,江禾渐渐发现,琴音其实和人一样个性鲜明,每一张琴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古琴不仅仅是一个物品,它是有灵魂的。”江禾道。
“不同气质的人弹奏不同的琴,音色也不同,怎么才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琴呢?”随着这个念头的出现,江禾开始走上斫琴的道路。走进江禾的工作室,可以看到墙上挂满了不同工序阶段的古琴半成品,右手边则是整面墙的制琴工具,仅刨子就有30多种,凿子70余把,还有各种大小的锉刀、砂纸。作为一名古琴演奏者,江禾对音色的追求近乎执着。每一张古琴都是他倾注情感的作品,记录着他对音色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有一次,江禾选择用一块200多岁的老杉木制作古琴,和他惯用的“老川桐+冰弦”配置不同,这次他选择了钢弦。在槽腹校音时,江禾不由得感叹此琴难得,就是音色略空,没想到在厚重灰胎的包裹下,机缘巧合造就了一张难得的好琴。
江禾给这张琴取名为“否极泰来”,他说:“虽然不至于用‘起死回生’来形容,但也算是‘画龙点睛’。”对于斫琴,江禾与所有斫琴师一样,希望留下传世的名琴,而不是像流水线一样生产的商品。同时,他更希望斫琴这项技艺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传承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只有举起‘传承’的火把,文化才能代代相传。”江禾如是说。
古桐新曲韵悠长
艺海扬帆向远方
文化艺术“兴”有志青年
江禾老师
用自身行动展现热爱
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
克服万难守初心
让古琴艺术再现光辉
/感谢每一个1/300000!!!(文末有精彩福利~)/
/招聘啦!!!/
/喜报!他是全省模范教师!/
👆点击图片查看👆
文案 | 陈逸菡
素材来源 | 音乐学院
校对 | 朱映如 徐钰 徐迪斓
责编 | 王贵洲
审核 | 虞璐
转载需私信后台并注明来源「扬州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yangdaguanwei@163.com
为我扬
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