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民族记忆
“希翼之心”社会实践团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非遗这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希翼之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紧密围绕时代课题,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一场关于历史、技艺与梦想的盛宴就此开启!
第一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女儿城
在劳动研学活动中,成员们体验到土家传统民族风格,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摆手舞,摔酒碗等活动,深入了解了传统非遗的魅力。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社会协作的重要性,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土司城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巧夺天工,能工匠巧的能力 里面有吊脚楼,还放着漆黑的农具,风格独特,体现了悠久的农耕文明,来到这座古老的村落,走进家家户户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性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
第二站:
昌黎夏庄村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为夏庄庙会,在这天亲戚朋友们会欢聚一堂,一起庆庙会、逛庙会。庙会的习俗还有祭祀、吃馒头等等。虽然现在老庙已经不在了,但是庆庙会的习俗一直在延续。
夏庄村六月十三的庙会一直沿用至今,在每年的六月十二开始就会有歌舞团来表演,一般是六月十二和六月十三两天,每天都会有地秧歌,地秧歌也是昌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站:
张裕钊书法文化博物馆
我们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坐落于鄂州市梁子湖畔的张裕钊书法文化博物馆。馆内,在追溯张裕钊光辉足迹的旅程中,讲解员娓娓道来,引领我们穿越时空般。张裕钊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书法家,也是“曾门四学士”之一,他融合北碑和南贴的特点,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张先生的书法“济刚柔俊,逸于毫端,内圆外方、疏密相间”,书法研习者更是遍布中外各地。
除了书法家的创作,在我国的书法史上还有一样东西在书法传承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拓片。拓片是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它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刷浆水、上纸、捶打、上墨……,跟随着讲解员的步骤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进行操作。
在这些极需耐心和细心的步骤体验中,成员们慢慢掌握了拓片的制作要领,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宝贵和我国众多文化瑰宝传承的不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体验实践过,才会明白知识的真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成员们对张裕钊先生的书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亲身体验到了书法文化的无限魅力,更是在亲手实践中学会了古老的拓片技艺。
遗韵寻踪,文脉传薪
此行,展现了新青年努力拼搏的姿态,坚定了传承文化的信念。在领略非遗之美的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激发了成员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有意识地让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排版|焦佳怡
责任编辑|何雅桐
审核|石家旺
出品|校团委宣传部
团团声明:
1、本微信公众号平台“河北美术学院团委”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内容(视频、文章、图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参考,无商业用途。
2、文章中部分图片、视频等内容源于网络,若带来不便,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河北美术学院团委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