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北京中康国际酒店,张晓光一句“兴凯湖大白鱼游进北京了”语惊四座。曾经乾隆皇帝的御品,这一刻,能“游”进北京,所有人都充满好奇。
“如今,只要你在北京六环内下单,我保证活蹦乱跳的兴凯湖大白鱼就会送到你手里。”张晓光接着说,今天我们晚宴上的大白鱼就是早晨六点从丰台区贺照云村我们北京的仓储基地运过来的。
在北京建仓,卖鲜活大白鱼,是张晓光从1997年就有的梦想。那一年,兴凯湖大白鱼全人工养殖经过农业部认定。
70岁的张晓光现在的身份是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所长。叫震达这么个名字,出于两点考虑:希望王震将军的北大荒精神一直指引前行;二希望王震将军提出的让北大荒“粮满仓·鱼满塘”的愿景早日实现。
张晓光生于8510农场,是典型的“垦二代”,他父亲1948年来到北大荒,是第一代高级农机师,母亲是会计。张晓光在8510农场出生,高中毕业做过车工,工会专职教员,因工作表现突出,1981年被农场送去哈尔滨水产学校学习,从此和鱼类结缘。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发展水产业,丰富百姓餐桌,张晓光带工资去学习,他很珍惜,更暗下决心,学成一定搞出个样来。
1985年3月20日,张晓光启动兴凯湖野生鲤鱼的采捕、产孵计划,当年就成功孵化出300多万尾的鲤鱼苗,满足自己用,还外卖了一些钱。从此结束了兴凯湖的常规鲤鱼苗百分之七十,鲢鱼苗百分之百依赖于南方采购的历史。
总局领导看到张晓光的执行力和创造力,连续三年,每年都拿出二十万的研发启动资金,支持张晓光的水产养殖事业。
转眼就几十年过去,兴凯湖畔的八五一零垦区那个105亩鱼塘已经增加到700亩,300米长的蛮荒草甸子里,一个没有水产养殖业的地方变成哈尔滨以东最大的垦区基地鱼种场。
2024年1月4号,记者随张晓光来到兴凯湖畔一个被冰雪覆盖的长方形鱼池,万籁俱寂的兴凯湖畔,唯有雪色和张晓光指着一大片冰面说“看见没,这下边至少有600万尾今年产孵的五公分大白鱼鱼苗在安全的越冬,每隔20天,我们就要来给这里曝气,排放氨氮,同时及时清雪,保持透光,促进光合作用。”
“我们要完成兴凯湖资源的恢复和这条鱼的全人工养殖,要形成一个大白鱼的全产业链,想给我们的养殖户供应最优质的鱼苗,所以说,每当想到我们冰下那么多活生生的鱼苗在安全越冬,我们是非常高兴地,虽然数九寒天,虽然冬天管护很辛苦,我们觉得值。”张晓光说。
兴凯湖畔的三处人工建筑,都是张晓光参与设计并建设的,是他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后,得到的嘉奖,也是近四十年来张晓光执着于一物、钟情于一事的写照。
2024年7月22号,中国渔业协会授予鸡西市为“大白鱼之乡”,张晓光说这个城市符号非常棒,作为黑龙江省冷水鱼业多品种的的资源,这里就是基因库和优良品种的集散地,我们会向黑龙江各大水面提供我们优良品种,产出我们黑龙江更丰富优质的冷水鱼。
张晓光已经古稀之年,家住在无锡,他则心心念念放不下他的鱼。2024年大年初九他就从家里出来,先去北京约人洽谈扩大建仓,然后回鸡西,迎接电商洽谈线上卖鱼。
张晓光的右腿走路有点不敢“吃劲”,是当年在放网箱不小心摔的,膝盖骨如果手术需要至少三个月卧床,张晓光挤不出时间。他总是说,忙完了这段再说,一忙就是三年过去了。
张晓光的耳朵也有点背,和人交流,要么盯着你的脸根据你的口型,判断你说话的意思,要么侧着脸吃力地去听,然而,张晓光所有的肢体障碍都挡不住他把大白鱼做成产业的决心。
兴凯湖大白鱼走到今天,赶上了龙江大力发展冷水鱼的契机,冷水鱼的商业价值在不断刷新,可是把兴凯湖大白鱼产业化还有十分艰难的路要走,谁能去走?咋走?
随着大白鱼在北京、大连建仓成功,张晓光决定在上海、成都等地更多地建立销售点,他曾经和一些顶流主播洽谈,用线上销售兴凯湖大白鱼,但因为飞机运输的成本,暂时没有合作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张晓光的销售思维也逐渐打开。去年哈尔滨冰雪节爆火,他居然也和团队在腊月二十七那天来到中央大街炖鱼汤、蹭流量,每个人还买了军大衣、狗皮帽子。今年,张晓光又和省美术家协会专门画鱼的作家联手,举办画展,宣传龙江冷水鱼,助力兴凯湖大白鱼产业化。反正只要是有利于宣传大白鱼的、销售大白鱼的事情,都愿意干。
张晓光说,他的心愿就是让黑龙江如此秀美的淡水河湖都能养殖冷水鱼,让冷水鱼产业成为龙江振兴的新引擎,助力龙江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给咱家乡点个赞
来源|新华社
一审|罗 罗 二审|刘 媛 三审|李万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210001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合作电话:0467-288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