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从何而来
文摘
历史
2024-11-01 18:08
河南
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城区中部,东部与偃师区毗邻,西部与老城区相连,南部与洛龙区为邻,北部与孟津区接壤。1957年11月15日建区,因古老的瀍河横贯其中且回族群众相对聚居而得名,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城市区之一,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联动发展区。全区辖1个镇(白马寺镇)、7个街道(问礼、东关、北窑、瀍西、塔湾、杨文、华林),总面积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6万。瀍,从水廛声,是形声字,又写作湹。上古文献《尚书·禹贡》中是瀍水,即今瀍河的专用字。《尚书·周书·洛诰》记载:“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意思是,周公在多处占卜选址,涧东瀍西一带的结果最佳,在瀍东的结果同样最佳。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到周成王时,在瀍河东西两岸分别修建2个城堡,西为王城(今王城公园附近),距瀍河6公里;东为成周城(今白马寺镇东),瀍河回族区所辖区域就处在二城之间的交通要地。1963年在辖区北窑一带发掘出的西周贵族墓葬和1974年在辖区五股路东发掘的西周铜作坊看,瀍河辖区是西周东都的重要组成部分。瀍河回族区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历代文物古迹众多。老子故宅、赵匡胤出生地(爽明街八孔窑)、勒马听风街(关羽勒马听风处)、九龙台(曹操点兵台)、铜驼暮雨(洛阳八大景之一)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散落瀍河两岸;含嘉仓、回洛仓,作为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粮仓,见证了隋唐时期中国南北漕运的兴旺发达。 全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汉魏洛阳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潞泽会馆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40处,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7个,县(区)级35个。公元前518年,孔子入周问礼乐,至“老子故宅”拜访老子,唐高宗时期创建老子祠,明嘉靖年间(1522~1566)在此地基础上建瀍东书院。古碑“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为清代雍正五年(1727)夏,由河南府尹张汉书丹、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公元前515年老子挂冠归里后在此生活。
《水经·瀍水注》说:“瀍水出河南谷城县北山,县北有朁亭,瀍水出其北又梓泽中……水历泽东南流……东与千金渠合……瀍水又东南流,注于谷。谷水自千金堨东注,谓之千金渠也。又东过洛阳县南,又东过偃师县,又东入于洛。”这是北魏时期瀍河的大致流向。瀍河的源头,在朁亭山梓泽。朁亭山,又名潜亭山、潜山、宜苏山、谷城山、平逢山等,位于今孟津横水镇东。瀍河有三源,汇于今会瀍村的梓泽,然后东南流,在汉魏洛阳故城西北与千金渠汇合。
隋朝时期,对瀍河进行了改道。在瀍河南侧修建了回洛仓城,在回洛仓城西北,截断瀍河,向南修了一条人工渠,直通洛河,名为瀍渠。这就形成了后来瀍河流向的格局。今瀍河在孟津境内全长约18.5公里,流域面积约142平方公里。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在中国早期传播弘扬的中心,中国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时至北魏,洛阳城内外有佛寺1367所,号称“佛国”;洛阳市隋唐佛学二大中心之一,位于今瀍河区唐寺𨳿村的大福先寺,就是当时佛教文化的代表性寺庙。 瀍河岸边的潞泽会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东会馆。原为山西潞安府、泽州府商人所建,是当时潞安府、泽州府在洛阳商人聚会之所。2019年潞泽会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万里茶道”申遗项目遗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