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父亲,边打工边上学,无法参加中考……16岁从小县城来新加坡的小哥逆袭史!

教育   2024-12-19 09:17   新加坡  


之前辣妈发表过一位小哥的经历:

从小县城中学到华中NUS!一个出生在中国的新加坡人的求学故事~ 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和关注,也有很多粉丝来问我们,这位小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对于大家的疑问,小哥又分享了自己的童年,一起来看看他的人生是如何被改写的吧~

素材:WKC@小红书

整理:柠檬茶





想写一篇关于童年的文章,想着配上些小时候的照片,翻遍了手机相册,却只找到四张我离家之前拍的。

突然记起,前年不小心把手机摔坏了,照片都没了。我试着回忆起那失去的照片,里面有表弟表妹幼儿园时期的照片,有和好朋友在小学时候的照片,有我小时候跟外公一起坐着摩托车的合照,还有离家前在机场跟妈妈拍的合照。

上次见到他们,已经是6年前了

我对童年最初的回忆是我的曾祖父。我不记得他的样貌了,我只记得小时候他踩着蓝色三轮车带我去上幼儿园。

记得曾祖父很喜欢吃公仔面,经常买粉红色的公仔面跟我一起吃,我对方便面的喜爱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这是我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喜欢一边看仙剑奇侠传,一边吃泡面。


再大一些,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回忆就充满了我的外公。


外公会在周末的时候带我去牌坊街数那22座牌坊,夏天时会带我到韩江游水,会在我打球崴到脚的时候带我去看村头的中医。在我心目中,外公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男人,就像别人的爸爸对于他们的地位一样。


那,我的爸爸呢?

妈妈从没跟我提过他,从外婆不多的描述之中,我得知他是一个高高的,壮壮的“新加坡”人,“新加坡”是哪里呢?对于从小在潮州长大的我,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每年那些来我们村探亲的华侨,就是从那来的。

后来从家人和亲戚的闲谈之中,我推测出我的父母在我出生不久,便分离了。我妈妈带着一岁的我,回到潮州。


妈妈身体一直都不好,经常需要卧床养病,家里经济也比较拮据。我小学5年级就去做了第一份暑假工,在亲戚的鞋厂里面做了两个月的流水线包装工,每天三班,每班4小时,一班28元,那是我童年里最辛苦的两个月。

等到六年级快升初中的时候,班主任突然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说我是外国人,她不能帮我报考初中。我还没理解完这句话的意思,手中就已经多了一张要拿给妈妈的个人资料表,上面写着“黄JC, 新加坡籍”。

最让我惊讶的,不是我的新加坡籍,而是我的姓,我们村的人都姓沈,我妈妈也不例外。或是不想吸引别人的注意,或是不想与我素未谋面的父亲有任何联系,我在初中前都把自己的姓写为沈。


费了一番周折,我总算是上了初中。作为全校唯一的外国人,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这体现在没有人记得我的名字了,连老师都称呼我为“新加坡”,我对这三个字越发讨厌了。


上初中后

我从之前亲戚的鞋厂“跳槽”到另一家小鞋厂做大包装工,帮忙把鞋子装到纸箱里,一个箱子装一百双,出货时再把箱子搬上货车。工资大幅上涨,一班4小时是40块,平时除了周末,我有时放学后也会去。做一班,就能让我在学校食堂吃一个星期的加肉的盒饭。

虽说我自己在学校的生活费得到了改善,我兼职赚的钱还是对我的生活没有什么提高。

还记得那时我很喜欢打篮球,不小心把眼镜砸成了两半,一副眼镜要四五百块,相当于我兼职50个小时的工钱。当时我也没存钱的习惯,妈妈做手工的钱平时也没剩下来多少,等到一两个月后,我才买了新眼镜。

当时我上课看不到老师板书的时候,就拿着我那剩下一半的眼镜看,或者尽全力眯着眼。因为这个我还学到一个有趣的知识,如果你从一个小洞看东西,就可以看得很清晰。

就这样,我的成绩其实在我们学校还可以,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十,因此被安排坐在第一排。

每次晚上下班到家都快10点半了,这样一来就没时间写作业了,隔天上课的时候,老师一眼就能看到我空白的练习本,导致每次我都被点名上去解题。虽然大部分时候我都做得出来,这也让我成为老师眼里的刺头,他们都觉得我仗着有点小聪明,吊儿郎当的。

每天白天上课,晚上跟同学去打球,或去鞋厂兼职做包装工,就这样过了三年。成绩在我们的学校里还算不错,但也仅限我们在我们这个小初中里。

初三时

当我觉得自己虽然不出众,但也跟学校里那些准备初中辍学的小混混不一样,将会在中考考个不上不下的成绩,然后上个不上不下的高中以及大学的时候,我被告知:因为我外国人的身份,无法参加中考。我对升学的期望,也就这样湮灭了。

能让我继续上学的唯一方法,就是回新加坡。但是靠我妈妈一个人,又怎能维持得了我在新加坡的花费呢?

幸好,这时有一批华侨亲戚过来探亲,其中一位亲戚听了我的经历之后,决定帮我回新加坡读书,并资助我上学。要是没有这位亲戚,我现在可能在我们村里的厂当上大师傅了。

来新加坡之前,为了办护照,我第一次去了广州,我妈妈也终于给我买了一支新手机。我打王者终于不卡了,也再听不到妈妈的唠叨了……


到新加坡

刚到新加坡那年,我才15岁,人生地不熟,只身来到亲戚的餐馆帮忙。那时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不安。

记得第一天站在收银台前,看着眼前五颜六色的纸币和看似差不多的硬币,手忙脚乱地找钱,总是让客人等得有点久。好在新加坡的uncle和aunty都很友善,总是笑着说没关系。

慢慢地,帮忙了两三个月后,我的口语变好了,不仅能用英语招呼客人,连kopi c siew dai 、Michael Jackson 、 kosong这些本地饮料术语也学会了。

几个月后,教育部通知我要参加一场考试,相当于留学生熟悉的AEIS考试吧。

当时是2019年1月,我从初中毕业后已有7个月没摸过书本,重新进考场时难免紧张。好在数学题非常简单,英文试卷也大半能看懂,顺利通过。

到了农历新年,学校打电话通知我新年后正式入学。那一刻,我人生第一次对“上学”感到兴奋!

入学第一天,我穿着黑色短裤和灰色短袖(因为还没有校服),忐忑地走进学校。老师简单核对完科目后,便把我领进了班级。

一切进行得飞快,但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学校名字叫“瑞士小屋”?刚进班,几个同学立刻围上来:“Are you a scholar?” “Where are you from?” “What’s your name?” 听着一连串英语问题,我一句都听不懂,只能尴尬地摇头或点头,装作明白。“Scholar”这个词的意思,我足足几个星期后才搞清楚。

上课时,我更是听得云里雾里。老师在黑板上写笔记,我则一边偷偷用手机翻译一边抄,数学和科学课还算好,内容不难理解,但到了英文和Social Studies,简直像听天书。

课后,我只能花时间翻译笔记,拼命自学。那时,一周里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华文课。我们华文老师是一位高高瘦瘦的老师,第一堂课时,他还夸我字写得好看——也可能是看我同学们的字看多了吧。

新加坡的校园生活和中国截然不同。课间没有休息时间,有时不同的课还需要换教室。记得有一次,因为找不到华文课教室,迟到了半小时。

放学后还有CCA,并不是每天都有作业,而且作业不交也不会被老师追着骂。校服是长裤和衬衫,体育课需要换运动服。这一切都让我花了整整一年去适应。

中三那年

我过得忙碌却充实,对一年后的O水准考试(O-Level)完全没有概念,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写作业、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到了年底,虽然已经能用英语和同学聊天,但成绩依然一般:英文只拿了C6,数学和华文意料之中是A1,三门科学则是B和C,还没摸清学习方法。不过幸好顺利升上了中四,没有留级。

后续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华中JC,之后又被NUS录取。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点鼓励,如果对我的个人经历感兴趣,也可以在下面给我留言,谢谢大家~


扫码添加伯爵红茶
备注“教育”拉你进群
一起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吧~



End




让我知道你“在看”

新加坡狮城辣妈
新加坡华人妈妈自媒体!超110个活跃社群!生活资讯|遛娃攻略 | 留学移民 | 教育干货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