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0时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全国道德模范、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当日,黄旭华院士的亲人、朋友、同事
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送别
(大批民众在外,等待进入殡仪馆送黄老最后一程。)
今天(10日)上午,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在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黄旭华旧居,进行吊唁并现场直播了悼念仪式,缅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黄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国人学习。第一现场&壹深圳记者特意从深圳赶到揭阳,也希望把这束花献给黄老,缅怀,致敬。
在现场,众人自发前往,向黄旭华像献花鞠躬致敬,瞻仰和学习黄旭华院士的事迹精神,追忆他与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缘。
陈家烨 揭阳第一中学
黄旭华班学生
我是揭阳一中首届黄旭华班的学生,对于黄旭华爷爷的去世,我感到非常的痛心。黄旭华爷爷潜深30载,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倾尽心血,用一生诠释了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铮铮誓言。黄爷爷爱国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潜心学习,迎难而上,不断丰盈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武汉的鲜花被抢光了
未曾谋面,深受其恩!
连日来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
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现场
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排队献花
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送别黄老
这不仅是人民
对这位功勋科学家的深切缅怀
更表达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
对于英雄的崇高敬意
2月8日,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举行。
今天(10日)上午10时
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
早上不到9点,已有不少市民抵达吊唁现场。门口的栅栏旁,鲜花整齐地摆放着,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对黄旭华院士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
襄阳高三学生 张承奥:您的奉献护佑了祖国安宁,拓展了深蓝征程,今虽远去,但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我今天特地从襄阳赶过来的,黄老作为我们国家的脊梁,我们应该学习黄老的精神,学习他为科研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记者注意到,这些鲜花有不少是通过快递寄送的,寄送者因无法亲临现场,选择以此方式表达他们的敬意。其中一张快递单上写道:“黄旭华院士,您隐姓埋名、倾尽心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落款是“未来的海军人”。
深圳送花市民:国之脊梁,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从小也有梦想,想加入海军。我人在深圳,也没有办法回去,想着寄送花,纯粹很钦佩这种为国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在众多鲜花中,有一艘精致的核潜艇模型,静静地摆放着。它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教师,在得知黄老逝世的消息后,他立即购买了这艘模型,并连夜拼装完成,只为在当天将其送到黄老的身前,以此表达他的敬意与怀念。
黄旭华院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朋 拍摄于2017年)
这几日
在黄旭华院士家乡广东汕尾
母校上海交通大学
以及我国首艘核潜艇退役展示地
山东青岛海军博物馆
人们自发前来
或送上鲜花,或举行追思会
缅怀和致敬黄老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居民群众纷纷自发前来悼念黄旭华院士,为黄老敬送花圈,送他最后一程。(图源:湖北日报)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表达对黄旭华院士的追思与缅怀。(图源:上海交通大学)
黄旭华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黄旭华曾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58年,黄旭华奉命参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从此隐姓埋名30年,投身中国核潜艇事业,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黄旭华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缅怀!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