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鲜花都被抢光了

民生   2025-02-10 12:30   广东  


2月10日10时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全国道德模范、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

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

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当日,黄旭华院士的亲人、朋友、同事

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送别


图片


图片

(大批民众在外,等待进入殡仪馆送黄老最后一程。


今天(10日)上午,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在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黄旭华旧居,进行吊唁并现场直播了悼念仪式,缅怀“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黄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国人学习。第一现场&壹深圳记者特意从深圳赶到揭阳,也希望把这束花献给黄老,缅怀,致敬。



在现场,众人自发前往,向黄旭华像献花鞠躬致敬,瞻仰和学习黄旭华院士的事迹精神,追忆他与潮汕故土的深厚情缘。





    陈家烨  揭阳第一中学

    黄旭华班学生

我是揭阳一中首届黄旭华班的学生,对于黄旭华爷爷的去世,我感到非常的痛心。黄旭华爷爷潜深30载,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倾尽心血,用一生诠释了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铮铮誓言。黄爷爷爱国奉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潜心学习,迎难而上,不断丰盈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武汉的鲜花被抢光了


未曾谋面,深受其恩!

连日来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体楼

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现场

社会各界纷纷前来排队献花

鲜花沿围墙摆满,一路延伸

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


图片


送别黄老

这不仅是人民

对这位功勋科学家的深切缅怀

更表达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

对于英雄的崇高敬意


4ce48752-8a4c-439b-9266-c80a572ddbad.jpeg

2月8日,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举行。


“黄老千古!”
“功绩长存,永垂不朽!”

今天(10日)上午10时

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


早上不到9点,已有不少市民抵达吊唁现场。门口的栅栏旁,鲜花整齐地摆放着,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对黄旭华院士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


图片


襄阳高三学生 张承奥:您的奉献护佑了祖国安宁,拓展了深蓝征程,今虽远去,但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后来者前行的路。我今天特地从襄阳赶过来的,黄老作为我们国家的脊梁,我们应该学习黄老的精神,学习他为科研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记者注意到,这些鲜花有不少是通过快递寄送的,寄送者因无法亲临现场,选择以此方式表达他们的敬意。其中一张快递单上写道:“黄旭华院士,您隐姓埋名、倾尽心血,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落款是“未来的海军人”。


深圳送花市民:国之脊梁,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从小也有梦想,想加入海军。我人在深圳,也没有办法回去,想着寄送花,纯粹很钦佩这种为国默默无闻奉献的精神。


图片


在众多鲜花中,有一艘精致的核潜艇模型,静静地摆放着。它的主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教师,在得知黄老逝世的消息后,他立即购买了这艘模型,并连夜拼装完成,只为在当天将其送到黄老的身前,以此表达他的敬意与怀念。


山东、广东、上海、宁夏……入场处,记者现场看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送来的鲜花,整齐摆放,卡片上的留言道出对黄老的无尽追思。


“这单必须接!黄老隐姓埋名三十年,建造核潜艇,鲜花代表大家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一位快递员告诉记者,自己手中的这束花,是天津一位网友在线上平台订购,自己接单后送到现场。


c755c1c6680c9689e89f1327256fcd0.jpg


除了越来越多的鲜花,人们通过放置各种和黄老“深潜”一生有关联的物品,来缅怀这位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

记者注意到,花丛中,有人特意摆放了一本书籍《海底两万里》。

图片


武汉市民徐良一家三代人,前来吊唁黄旭华院士。

“黄院士是国之栋梁,我们一定不能忘了,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要永远怀念他、永远纪念他。”64岁的爷爷徐立眼含热泪,哽咽说道。

徐良说,得知黄院士逝世的消息后,他专门去图书馆借阅黄老个人传记,给6岁的儿子徐景行讲述黄老感人事迹。

“要把黄老的家国情怀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更加直观了解这段历史,有所感悟,向黄老学习,成长为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徐良说。

“国家强大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要让孩子们知道,没有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和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徐立说。

“我们年轻一代追星就应该追这样的星,学习就该学这样的人!”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东湖校区初三学生侯柯羽说。

侯柯羽告诉记者,在书本上学习了解过黄老的事迹,从网上得知黄老去世的消息,自己和三位同学约定一同前来为黄老献花。

“黄爷爷不辞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一辈的期待,将个人力量熔铸于新时代的建设之中,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侯柯羽说。

“小时候就听家里长辈讲过黄老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以黄老为榜样。他的离开,就像一位身边的大家长走了。”家住附近的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张浩坤说。

黄老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年轻一代深深感佩!有国才有家,他是有大爱的一位前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接过接力棒,迎头赶上,把黄老的心愿和遗志传承下去。”张浩坤说。

80岁的中国船舶七〇一研究所退休职工许志同专程前来吊唁。三鞠躬后,他走出吊唁大厅,不舍离去。

许志同带来珍藏的一份中船重工内部报刊。黄旭华院士是该期封面人物之一。“同为军工人,更深知黄老的不容易!”许志同告诉记者,这期还有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回忆了参与导弹驱逐舰“济南舰”建造的故事。

图片

黄旭华院士(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朋 拍摄于2017年)


这几日

在黄旭华院士家乡广东汕尾

母校上海交通大学

以及我国首艘核潜艇退役展示地

山东青岛海军博物馆

人们自发前来

或送上鲜花,或举行追思会

缅怀和致敬黄老


2.jpg

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居民群众纷纷自发前来悼念黄旭华院士,为黄老敬送花圈,送他最后一程。(图源:湖北日报)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师生表达对黄旭华院士的追思与缅怀。(图源:上海交通大学)


图片

黄旭华于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黄旭华曾在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58年,黄旭华奉命参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从此隐姓埋名30年,投身中国核潜艇事业,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


黄旭华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缅怀!致敬!




第一现场&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丨 王莉芳、白莽
部分来源丨 人民日报、湖北日报 
编辑丨 场哥  审核丨 黄玉屏


往期精彩报道👇点击了解


第一现场\x26amp;壹深圳
深圳广电集团品牌栏目《第一现场》和旗舰客户端“壹深圳”品牌矩阵官方公众号,丰富新闻消息、精品视频和观众爆料、福利互动、便民服务尽在《第一现场》和“壹深圳”AP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