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视频】人间烟火·中国传统村落--中港村

旅行   2024-12-16 22:05   湖北  

晨光熹微,朝暾初露。清晨第一缕阳光唤醒了中港村的翠竹绿林与山坡河畔,一同被唤醒的还有坐落其间的周家大屋。历经百年岁月沉淀,寒来暑往,生生不息。

这位老人名叫周敦吾,在大屋生活了60多年,到他这已经是第八代了。

周家大屋有着256年历史,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东吴名将周瑜之后周永丰携儿子派五迁入中港。周派五秀才出生,他利用万亩竹林的优势条件在村里办碾坊发家致富,遂建起这座三房共住的周家大屋。

大屋整体上是青砖黛瓦,带有徽派风格的马头山墙随处可见。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马头山墙一墙高过一墙,把屋脊衬得高高的,村民说这寓意着步步高升。门前青石板铺就的屋场,可供人们晒粮纳凉,中间的主路均用鹅卵石铺成,一直延伸到门口。房屋的庭柱上、正梁上均雕有精美图画,题材包括太公垂钓、关公观春秋、武吉打柴、段正勤耕等。石窗雕刻着“寿”和“财”字的花纹,使得老屋冬暖夏凉,颇适宜居住。

天井南侧的阁楼格外引人注目,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闺房。屋里的绣花床古朴典雅,四周封闭,木格雕花点缀其上,紫阁花屏掩映其间,犹如画房。

阁楼南侧有一间大厨房,约70余平方米。周老指着墙面上的一块砖,上面写着“道光二十二年岁在仲秋月吉”。据传周派五祖孙三代一直在这里共灶聚餐,后来添丁进口,才分灶而食。穿过周老的厨房,可进入寓意财源广进的财门巷道。虽然周家大屋分“秀”“丁”“财”三大派房,且三房各有大门,相对独立,但只要进门后,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浑然一体

财门沿着巷道行至200米是国民党时期通山中学遗址。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日军占领通山县城,通山县城中学迁至周家大屋办学达3年之久。1942年,为坚持抗战,国军26师后勤医院迁至周家大屋达2年之久。

周家大屋是印刻了红色记忆的大屋,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延续着红色的筋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九宫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的周家大屋成为了游客的必经之地,所以村里136户人家485人,有10%的居民依托古民居,开民宿办宾馆,每年接待游客达10-20万。”

繁衍千年的贵族后裔早已转化为平民,但他们仍然遵循古训,自强不息。如今,这里的古村落受到广泛关注,通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使用国家专项资金近700万用于中港村集中连片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周氏后人古为今用,充分利用大屋得天独厚的条件,开民宿客栈,兴民俗,做美食,赏美景,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这里的历史会翻新,故事会延续……

来源 通山发布 云上通山 编辑 九宫山管委会

中国九宫山
生态九宫 多样聚集 大美九宫 度假天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