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三引领 | 礼县:建强“四支队伍”赋能乡村振兴

文摘   2024-11-07 20:04   甘肃  

今年以来,礼县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先锋引领工程,扎实开展“一强三引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建强致富“头雁队”、党员“先锋队”、村级“预备队”、驻村“工作队”四支队伍,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选好育优,建强致富“头雁队”。立足锻造和提升“头雁”队伍能力,践行和深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县委党校对568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推荐179名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党员教育干部基地、会宁、玉门、高台干部学院等地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实战本领。实行村干部调整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和县级联审机制,加强过程监督,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干部“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实时记录村干部学习、考评、简历、奖惩、任职等成长经历,制定《村级班子及村级干部队伍研判工作方案》在全县组织开展集中研判1次,及时掌握村干部队伍整体状况。广泛开展“擂台比武”活动,举办县级示范赛1场次,乡级赛29场次,4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站上“讲台”,同步收集工作意见建议200余条。实行“导师帮带制”,对每名村党组织书记由驻村领导担任导师,在政策业务、领导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经常进行“传帮带”,助力全方位成长。

坚持固本强基,建强党员“先锋队”。坚持党员发展计划向农村倾斜,加大从农村致富能手、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不断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突出源头管控和全程监督,形成环环相扣的程序“链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坚持将抓牢抓实日常教育管理作为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推动农村党员进党校全员培训,讲党课900余场次,深入基层开展宣讲162场次、培训党员9000余人次。深入开展农村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活动,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窗口,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党员带头到信访矛盾多发、情况复杂一线,走访群众1.2万人次,入户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医保缴费、小额贷款、养老认证等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件。

坚持靶向储备,建强村级“预备队”。建立村级后备力量选配标准和数据库,实行“出入库”动态管理。将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群众认可、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带头致富的农村优秀青年及时纳入“数据库”。村级后备力量数量原则上按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三类岗位1:1确定,由乡镇党委根据村级规模,结合村干部队伍实际状况确定,全县“数据库”共储备后备力量1812人,村均达3人以上。实行“三带一”结对帮带机制,明确1名乡镇领导、1名包村干部、1名村干部与村级后备力量建立结对帮带关系,建立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存在问题、思想状态“四个必谈”机制,按照“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思路,有序选派后备干部到村“两委”跟岗学习、列席会议、参与村组事务管理,先后有600余名村级后备力量参与村务实践或试岗锻炼。积极把服务能力好、发展能力强、群众普遍认可的,按照程序选入村干部队伍,让其干有舞台、干有奔头。

坚持尽锐出战,建强驻村“工作队”。严把驻村工作队“选派关”,坚持“精准选派、动态调整”的原则,统筹考虑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专业技术特长等要求,持续优化调整驻村工作队员260多名,为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29名,实现了“重点村”工作力量全覆盖。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党性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乡村振兴作为教育培训的“专业课”,提升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通用课”,累计培训驻村干部939人次。聚焦工作保障,及时足额拨付驻村工作队员生活补助和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同等落实乡镇干部补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驻村工作队后顾之忧。采取日常工作调度和年度综合分析评价等方式对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的重要依据,确保工作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供稿:赵斌

监制:王永兵        审核:王   亮

责编:常           编辑:   

       

礼县组工
礼县委组织部是礼县委常设的办事机构,在县委的领导下,负责本县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建、人才工作以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