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位妈妈喂女儿吃药,可是药太苦,女儿不想喝。
妈妈也没硬逼着孩子喝,而是换了一种办法,化身“夸夸达人”:
“果果都不用操心啊!别人家小朋友都说我不吃,果果一下拿过来说我能喝。”
“哎呀,这孩子,你可让我操点心吧!”
女儿在妈妈一句句的夸赞中逐渐“迷失自我”。
她也不嫌弃药苦了,自己拿着碗就喝药。
见女儿几口就把药喝了,妈妈也是毫不吝啬地继续夸夸:
“这孩子咋这省心呢,少见呐!”
“这小孩,哎呦我天啊,那么棒,太不可思议了!”
全程没有哭闹的孩子,和暴躁的家长。
那碗对很多孩子来说下不去嘴的苦药,小女孩就在妈妈一句句的称赞里利索地喝完了。
有网友见状忍不住说:“孩子被夸蒙圈了。”
也有不少家长看到后说,自家的孩子也很吃这一套。
有人甚至表示,不光小孩,大人也很吃鼓励这一套。
“我爸前几天爬黄山,在一句句这老爷子体格真好中迷失自我。”
可见,“夸赞”是有力量的。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节目,记录了一个相貌平凡、甚至因为长相而感到自卑的女孩的改变。
女孩被节目安排在一个全程充满赞美的环境中。
他们让她学习意大利语,并请了一位她非常喜欢的男外教。
两人初次见面时,女孩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然而外教却夸赞她的T恤非常可爱。
起初,女孩对于这种夸赞感觉有些不真实。
然而,随着周围人不断给予她肯定与鼓励,女孩的心态慢慢发生了转变。
曾经因为被人嘲笑鼻毛外露而总是戴着口罩出门的她,在不断夸赞下勇敢地摘下了口罩,开始打扮自己。
从普通的T恤到白色裙子,再到换上新眼镜、尝试新的发型和化妆……
经过50天的积极的赞美和鼓励,女孩不仅变得更加漂亮,也变得更加自信。
与那个初见时自卑、常戴口罩的女孩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可以看出,赞美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只是夸奖的方式非常重要。
真诚、恰如其分的赞美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激发起他们的潜力,带来成长与改变。
而敷衍、不合时宜的赞美不仅没有引导作用,反而会让人更难过。
《少年说》里有个女孩,非常热爱文学。
她从三年级开始写小说,一笔一划写了50多本,30多万字,却被爸爸一口气全撕了。
她很难过,借此机会向父亲吐露心声。
她表示自己也很想学好数学,但自己好像天生就“长了一颗文科的脑子”,真的很难学好数学。
本以为听到女儿的心里话,爸爸多少会理解孩子的难处与痛苦,反思自己的行为。
没想到他却说:
“别人能行,你也行,爸爸相信你,你会把成绩赶上去!”
这一句带着夸奖的鼓励,却让女孩破防了。
她在说亲手写的小说被撕毁时 ,她没哭;说自己很痛苦学不懂数学,赶不上别人时,她也没哭。
可在听到爸爸的这句鼓励时,她绷不住了。
因为这份鼓励的背后是催促、是逼迫。
家长无法共情孩子的痛苦、不考虑孩子能力的夸赞是无法带给孩子力量的,只会让他觉得更窒息。
所以,家长学会正确夸孩子,真的很重要。
宁波一小男孩三年的成绩变化,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在他读二年级时,有一次的考试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二。
回家后他和爸爸说了自己的成绩,爸爸听后没有生气,也没有表现出失望。
相反,他耐心地问孩子上次考多少。
男孩回答:“倒数第一。”
爸爸一听立刻说:
“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
虽然孩子考了倒数第二,但爸爸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没有指责与嘲讽,反而给足了孩子安全感。
就这样,在爸爸的鼓励与夸赞下,孩子的成绩一点点变好。
三年后,男孩更是考了班级第一!
男孩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父亲的引导。
他的鼓励以及对孩子付出的认可,提升了孩子学习信心和热情,成功夸出了孩子的内驱力。
为此,要想用夸赞的力量引导孩子变好,我们就不能为了夸而夸,要明确夸娃的目的,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的同时,去引导他做人、做事。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父母在关注孩子成才时,也别忘了孩子也需要父母的认同。
如果你的孩子某件事情做得不错,那么请你发自内心的夸夸他吧!
正视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的付出,你的认可,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相信,在你的鼓励之下,孩子会越来越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