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咸宁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二病区护士长黄燕。在护理岗位上,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患者,而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属于他们的独特故事。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与一位造口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温暖故事。
患者吴爷爷,已经 71 岁高龄,因为乙状结肠癌,不久前刚接受了横结肠造口术。术后,肠造口的护理成了摆在患者和家属面前的一道难题。吴爷爷的家属满心忧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陌生变化,恐惧与不安充斥心间。一想到要护理造口,脑海里就浮现出感染、渗漏等可怕场景,更怕自己操作不当,给吴爷爷增添痛苦。
那天下午查房,我注意到 36 床家属眼睛红肿,正默默抽泣着。再看吴爷爷,闭着眼,一脸的无奈。我走上前,轻声询问:“怎么哭啦?” 家属一听,撇了撇嘴,带着哭腔说害怕。我靠过去,拍了拍她肩膀安抚,这一拍,她哭得更厉害了。向旁边叔叔阿姨打听后,我才知道,原来家属是担心回家后护理不好造口,尤其是害怕晚上出现渗漏自己应付不来,毕竟医生护士交代过回家得自己换造口袋。
了解情况后,我赶忙安慰,告诉她别害怕,医院会一直支持她,住得近,有问题随时来找我们。可家属还是焦虑,反复念叨着晚上渗漏的事儿。见她如此,我再次强调,不管什么时候渗漏,都能来找我们。这下,家属情绪才缓和些,擦去泪水,还笑着跟我确认是不是真的能找我。我笑着给了肯定答复。
趁着她心情好转,我问她会不会倒和清洗造口袋,家属说知道 1/2 满时就倒。我便提议让她试试,我在旁指导。家属戴上手套,拿起小桶、纸巾、开尾夹,有条不紊地倾倒清理,再关尾夹。我看在眼里,不住称赞,竖起大拇指夸她学得好、做得棒,家属也开心地笑了,直说都是护士教得好,我又顺势夸她学习和动手能力强。
接着,我问家属有没有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得知关注了,护士也教过选造口产品,只是还没看相关护理视频,心里还是有点怕。于是,我陪着家属一起看视频,过程中为她答疑解惑、给予指导,还拿出模型演示佩戴和护理过程。看完后,我问她感觉难不难,还害怕不,家属笑着说好像没那么难了。我再次竖起大拇指,夸她学习能力强,上手快。
肠造口术虽是延续生命的必要手段,但对患者和家属而言,既要承受情感冲击,又得掌握护理技能,压力可想而知。作为护士,我们不仅要用专业知识护航,更要通过倾听、关怀,帮他们驱散焦虑阴霾,适应新生活。这种细致关怀,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让家庭更和谐,也让我们与患者、家属间的信任与沟通愈发深厚。这,就是叙事护理的力量,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感谢来自咸宁市中心医院黄燕的分享,从她的讲述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护理工作的用心与温暖。造口患者及其家属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护士的关怀与帮助下得到了缓解。叙事护理不仅是一种专业的护理方法,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沟通方式,它让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时感受到了更多的支持与力量。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并尊重医护人员的付出,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与幸福努力。
记者:李婧
编辑:程灵芝
二审:章浩文
终审:余育雄
|咸宁人民广播电台 热线电话:8252781
|欢迎关注“咸宁人民广播电台”新浪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