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逐法向前,让基层治理“一路生花”

政务   2024-10-17 17:12   北京  


  从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变成一名扎根基层的返乡青年,从江苏省海安市隆政街道三里闸村的民调治保主任再到“法律明白人”,翟峰均坚持从走村入户宣传、深入群众解忧做起,以法治文化滋润民心,以法治服务惠泽民生,以法治实践推动基层善治,催生出一派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的生动景象。



播撒“学法知法”种子,让群众“明法理”,

绽放脚踏实地的“初心之花”


  三里闸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有多个安置房小区,外来务工流动人口较多,人员密集且复杂,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并不容易。作为三里闸村的“法律明白人”,翟峰均没有觉得这是困难,反而坦言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组织开展法治宣传,并且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普法工作模式。一是“错峰”普法,针对老年群体和中青年群体的作息特点,翟峰均早上七点前就到小区打卡为老人开展普法宣讲,结合真实的案例讲解其中的法律知识,风趣生动的演绎让老人家们听得是津津有味;晚上七点后他再上门家访下班的中青年人,准备好普法宣传资料和法治文创产品,用“法治大礼包”叩开群众的心门。二是“重点”普法,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人群等重点群体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定时走访和线上联系,及时讲解法律法规和惠民政策,掌握人员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难题,引导这些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三是“定点”普法,以隆田花苑为中心点,每月在小区东门组织开展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防范非法集资、反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宣传活动,给居民答疑解惑,提醒居民依法维权。结合小区法治文化阵地,组织居民自编自演法治文艺节目、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引导居民在潜移默化中熟悉和接受普法活动、提升法律意识。



厚植“守法用法”沃土,为群众“办实事”,

绽放善作善成的“奉献之花”


  在岗一分钟,履职六十秒。翟峰均坚持每天深入村组走访,聆听“家长里短”,瞄准群众关心的“鸡毛蒜皮”,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群众遇到的法律难题、关心的法律知识,将大家的“心声”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去,再将社情民意梳理清晰,建立起个性化数据库,让工作更有针对性。农村工作复杂琐碎,翟峰均以他的真心、耐心和细致,踏出了与村民的“连心桥”。


  “小翟这话说得在理,我也同意……”在十数次上门了解心结、提出方案、邀请亲长参与调解后,张、刘两家终于握手言和。在三里闸村有这样一句话,“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小翟的身影。”在说不上多少次成功或失败的调解中,翟峰均琢磨出“调解+”模式。“调解+法援”互动式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经多轮调解仍无法达成协议的,及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协助其依法维权;“调解+帮扶”暖心式纾困,对调解过程中发现的当事人实际存在的难题,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帮促等手段进行化解,解决当事人的“后顾之忧”;“调解+疏导”温情式止纷,引入心理疏导机制,以解“心结”助力化“纠葛”。他就这样用一份真心、一双脚板,深耕着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绘就“尊法爱法”风景,促群众“共参与”,

绽放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花”


  2023年初,隆政街道28名热心公益事业的“法律明白人”组建了“隆晓法”公益服务团,翟峰均是其中的骨干成员。聚是一团火。他们共同商讨优化小微企业服务的方式,找到辖区小微企业集中区域的一间闲置房作为定点服务的场所,与海安海燕女律师公益服务团共建夯实专业支撑,实施“点对点”服务制,每名成员联系6-7家企业,每月征集企业法治需求、了解经营状况,畅通沟通联络渠道,随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翟峰均与自己挂钩服务的6家企业建立了双向联络,上门提供“法治体检”,随时在线接受企业咨询反馈。同时,他以每月纺织行业协会例会为契机,联合法律顾问和律师开展集中宣传、座谈等活动,提出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化的法律建议。截至目前,“隆晓法”公益服务团已为112家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提出针对性法治建议187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31件,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为企业预防风险、依法经营、创新发展撑起法治防护伞。


  播种一粒粟,法安千万家。在南通海安,还有2137名像翟峰均一样活跃在乡野间的“法律明白人”,他们就像一颗颗扎根基层的“法治种子”,让基层治理“一路生花”,让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在和美海安“落地生根”。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朱涵秋)

编辑:张瀚罡

审核:路双英

中国普法
“中国普法”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法治特色、清新表达为宗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真实性、原创性、互动性、服务性相统一,最大限度地传播和增加法治“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