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讲粤有趣丨佛山龙狮文化

文化   2024-10-11 16:15   广东  
粤讲粤有趣丨佛山龙狮文化


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佛山,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更是独具特色,代代相传。来听一听佛山龙狮文化,了解舞龙舞狮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朗读者:温伟伦


龙狮文化


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佛山,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更是独具特色,代代相传。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古代对龙和狮的崇拜,逐渐演变成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和吉祥的民间活动。佛山的旱地舞龙独具特色,舞龙的种类丰富,有国际标准舞龙、人龙、火龙(又称香火龙)、板凳龙等。舞龙队员有男有女,有成人有儿童。清代,佛山镇沙洛等铺,每年农历五月至六月间,由该铺更练馆主办“舞龙会”,所舞的龙是用一条酸枝木分开三段雕刻而成的,头段是龙头、中段是龙身、尾段是龙尾。舞龙人只有3名,各人手握一段,沿途游行起舞,绕完本铺街道而止。舞龙更练,素习武技,且经训练,故舞时高低腾跃,前后左右回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称为“飞龙”。又因舞时不在水上,而在陆地举行,人们称之为“舞旱龙”。“南狮”又称“醒狮”“广东醒狮”,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狮艺之乡。广东醒狮脱胎于唐代宫廷狮子舞,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代中叶,南海佛山已经有专门制作狮头和锣鼓的能工巧匠。清乾隆年间,“狮头行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订购。”明清时期在南海形成的狮舞,大量吸收本地戏曲和武术的影响,把“舞”摆在首位,“狮”只是附从。清末,南方民间反清意识日浓,舞狮习俗加入吃生菜的内容,称之为“采青”,取其谐音,寓意唤醒民众反清强国,故舞狮开始作“醒狮”。清末民国时期,舞狮与佛山的武馆相结合,出现了“一般武馆都设狮”的现象。他们刻苦钻研舞狮艺术,使舞狮的身形、手势和步伐能配合自己一派的武功动作,同时配合鼓、钹、锣等乐器,举狮而舞。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必舞醒狮,历代相传。2006年,狮舞(广东醒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醒狮活动随着珠江三角洲人移居海外而被传到国外,广泛流传,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




-END-




佛山市图书馆
城市文化客厅——佛山市图书馆,无微不至,为您演绎阅读之美!
 最新文章